美军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
美军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
美军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
该炮采用传统结构,由m199 式炮身、m45 式反后坐装置、瞄准装置和m39式炮架四大部分组成。由于大量采用轻金属,上架、大架和座盘都用铝合金制造,使全炮重量减轻。它比性能相同的fh70 式同口径炮轻1t 多。
研制和改进
为了能与华约国部队的第二梯队作战,取代当时已沿用20 多年的m114a1式155mm 榴弹炮,美陆军提出发展可用ch―47 直升机吊运、具有战略机动性的新型155mm 榴弹炮,并要求其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应能达到30000m。
1968 年9 月开始研制,1969 年制造出一门发展型样炮,称为xm198 式。1970 年4 月进行样炮的系统鉴定,同年10 月完成设计工作。1972 年4~5月交付了10 门样炮,1972 年10 月至1975 年初进行可靠性试验。试验期间针对炮尾发生炸裂问题改进了发射装药结构,并将原来的楔式炮闩改为螺式炮闩。1975 年2 月到1976 年10 月制造出4~9 号改进型样炮,进行第二阶段研制与使用试验。1976 年12 月正式定型为m198 式155mm 榴弹炮。1979
年2 月对19 门定型样炮进行部队使用试验。从1968 年开始设计到1979 年完成最后部队使用试验,整个研制周期历时11 年,进行了各种环境试验、强度试验、重要部件考核改进试验以及部队使用和鉴定试验等,累计发射了13 万发炮弹。
1.火炮
火炮采用m199 式炮身。身管自紧镀铬,当量全装药寿命为1750 发。螺式炮闩装有m53 式击发机构和制式紧塞垫及紧塞环。炮尾装有一个用三种颜色表示炮管受热情况的警报器,炮手可根据颜色情况调节发射速度,避免身管过热。当身管温度超过350℃时,发出警报,此时应立即停止射击。双室炮口制退器重113.4kg,效率为17%,但在炮手工作区域内的超压噪声较大,炮手需戴dh―178 式头盔。使用8 号装药时,需用一根7.5m 长的拉火绳远距离拉发,避免炮手受冲击波的严重影响。行军时,炮身需向后回转180°,固定在大架上,以缩短行军长度。
m45 式反后坐装置由两个制退机和一个复进机组成,为液体气压式,可变后坐长。复进筒固定在后炮箍上,位于身管上方,由浮动活塞、节制杆、调节器组成。两个制退筒也固定在后炮箍上,分别位于身管两侧。m39 式炮架用铝合金和a710 高强度钢制成。铝合金焊接上架,用螺栓固定在下架上部的环形轴承上。大架为铝合金焊接的箱形结构。牵引环装在左
大架上,行军状态时负荷为226.8kg。两个驻锄可以拆卸,平时分别安装在两个大架侧面。下架下方有圆形铝合金座盘,射击时用球形座连接在下架下面,行军时可卸下固定在大架上。
下架前方装有手动液压泵,射击时通过液压泵抬起炮车,使炮车轮离地180mm,火炮坐落在座盘上。方向机和高低机安装在上架上,齿弧均是密闭式的。两个平衡机为气压式,位于上架和摇架之间,最大承受压力为12.4mpa。
2.瞄准装置
瞄准装置包括放大率4×、视界10°的m137 式周视瞄准镜,放大率8×、视界6°的m138 式肘形瞄准镜和m17、m18 式高低象限仪(-270~1433 密位)。为了便于夜间作战使用,所有瞄准装置中的数字刻度,均用氚光源照明。间接瞄准射击时,炮手在左边,用m137 式周视瞄准镜装定方位角。副炮手在右边,用m18 式象限仪确定射角。直接瞄准射击时,使用安装在副炮手位置上的m138 式肘形瞄准镜。
3.弹药
m198 榴弹炮发射m107 式榴弹、m795 式新式榴弹、m549a1 式火箭增程弹、m449 式杀伤子母弹、m483a1 式反装甲杀伤子母弹、m864 式底部排气子母弹、m712 式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m692/m731 式反步兵布雷弹、m718/m741 式反坦克布雷弹、m454 式核炮弹、m825 式黄磷发烟弹、m110 系列黄磷发烟弹、m116 系列发烟弹、m485 系列照明弹、m118 系列照明弹、m110 式芥子化学弹、m121 式vx 和沙林弹、m631 式催泪弹和m687 式二元化学弹。还可发射正在研制的m785 式核炮弹和m694e1 式遥控振动与声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