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冲锋枪
56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