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公司的发家史(3)
1948年,这三个人和其他村民一样,尝试从废墟中抢救值得抢救的东西。为了将来的生计,他们天天在思考出路在哪里。黑克勒首先在奥伯恩多夫的街8号建立了一个名“黑克勒工程处”(Ingenieurbüro Heckler)的研制室,然后决定开创一个新的公司。开始时塞德尔还在犹豫不决,而黑克勒和科赫就先行在黑克勒工程处的基础上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1949年12月28日签订了公司合同,注册名称为“黑克勒和科赫责任有限公司”(Heckler & Ko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简称HK GmbH)。公司的管理机构设在黑克勒家的二楼,一楼是打字室和印刷车间,而生产车间则设在一个旧消防器材仓库的地下室内,这个仓库离黑克勒的家门口只有几步远,但他们与有关行政部门多番交涉后才租下了这个地下室。
在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被允许制做武器,所以三个公司创始人打算从制造日用品的机械设备方面下手。正好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由于当时德国最大的奥累斯顿缝纫机公司位置在苏占区内,西部地区的人很难买到缝纫机或零件。而根据同盟国的协定,如果兴建医疗、保健、或生活用品、食品、服装方面的民用企业,就可以得到生产许可证、生产资金和物资。于是,HK公司的创始人就决定生产缝纫机零件。黑克勒一个个部门地跑,终于搞到了批文,然后又借助大学同学兼好友埃米尔·赖贝尔的帮助弄到了机床,成立了黑克勒·阿德勒缝纫机公司,赖贝尔兼做经纪人。在办妥各种手续后,又招了两名工人,连创始人在内总人数为5人,就这样,数年后以生产优良品质的枪械闻名于世的HK公司以生产缝纫机零件为起点,正式开始了他们的业务,此时是1950年。
HK公司先生产自行车和家用器具,接着又生产办公机械和缝纫机配件,由于产量不断增加,器材仓库的地下室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公司又租了在Lindenhof的一个当年帝国青年义务劳动军(Reichsarbeitsdienstes)的旧棚屋,新招了140多名工人,把所有的机器和原材料搬进来。在这个被人们称为“茅屋工厂”不仅生产配件,三个工程师创始人还设计制造了切割、冲压工具和精密机加工卡规。到1952年,建起了新的大型厂房,HK公司告别茅屋时代,而生产能力也相应地扩大,接着,三个工程师又自己设计了钻床、磨床和特种机床,1955年,又买下了伯尔工厂,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HK公司的创始人开始重操旧业——制造军品。
由于东西两个集团的对峙,西德要重新建立武装力量,因此当时的联邦国防军急需武器装备。但在战争结束,所有的军工企业不是被炸就是被拆,而大多数武器设计师为生计都跑到国外了,在德国土地上无法找到相应的生产场所。因此,1956年从比利时采购了10万支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