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级驱逐舰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日本松级驱逐舰

Image:11801502815834.jpg 日本松级驱逐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一直处于优势,其海上和空中力量均比美军强,所以各种舰只损耗较少,这当然包括驱逐舰在内。1942年中的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战争主动权转移到美军手中,使得日本海军的压力倍增。当年8月美军发动了瓜岛登陆战,日本海军从此陷入了一个凡尔登式的绞肉机中不能自拔,各种舰只及航空兵器陪同陆军损失惨重,驱逐舰也不能例外。

当时驱逐舰担当了航空母舰部队(机动部队)的警戒护卫和陆军反击瓜岛登陆部队运输舰的警卫任务,瓜岛战局转向对美军有利之时又增加了所罗门群岛方面的补给勤务。加上东南亚方面和东海上美国潜艇张开的针对日本运输线的大网,自此日军的驱逐舰就一直头顶美军飞机的炸弹脚踩美军潜艇的鱼雷艰难前行。从1942年5月到12月,在严酷的作战环境下日本海军损失舰艇35艘,其中驱逐舰12艘。由于日本方面虽然经历了珍珠港和中途岛后仍然抱持舰队决战思想,再加上驱逐舰在战场上用处甚大,所以海军方面紧急要求弥补损失,特别是不能让决战需要的舰队驱逐舰不足。从情报上看美国人在用他们的老旧的一战平甲板驱逐舰用来做日本人理解的次要勤务,避免直接冲突。而日本方面的实际情况是登陆作战、补给作战、警备作战需要大量的驱逐舰,这些新情况下的运用通常用不上舰队驱逐舰的强大火力,据此需要一种和以往战术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新型驱逐舰,这就是丁型驱逐舰(就是美英的护航驱逐舰)――松级和橘级。

二、 松级的设计过程

实际上军令部根据中途岛大败提出的第五次军备补充改订计划中没有明确所谓新型的护航驱逐舰。该计划中要优先建造的是使用最先进轮机、武备的8艘改岛风级和23艘改秋月级。加上其他的航母、巡洋舰、商船等计划,再纵观当时日本国内的海军工厂和民间造船厂以及零配件生产厂的能力就能注意到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同时进行这样大规模新武器生产、已有舰船战伤后的修复工作、舰船本来应有的定期检修工作。显然这个计划是不切实际的,一旦执行必然是新造出来的远不如损耗的多。

在新情况出现后,1942年11月舰政本部下达了修订计划,提出a~i九种概案。要求在空中威胁日益严重的新形式下新驱逐舰废除平射炮和高平两用炮,只安装127mm、120mm、长身管76mm高射炮2~4门,25mm机关炮12门以上,鱼雷可以选择610mm4联装发射器2座或533mm6联装发射器1座。主机系统可采用和阳炎级相同的设备一套涡轮机,单轴(26000马力);或者鸿型水雷艇使用的涡轮机两套,两轴(19000马力);还有就是新研发的涡轮机两套,两轴。以上3种方式可以得到28~32节的速度,续航力从3500海里到6000海里不等。

接下来的内部检讨中认为单机单轴实在危险,很容易就出现动弹不得的情况,而新涡轮机研发不太顺利预计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当时战局下没有多余的时间耗费在设计和等待上,需要立即确定方案和立即开始着手新驱逐舰的建造。因此阳炎级的v7型涡轮机和新式涡轮机方案被否决,采用鸿型水雷艇的舰本式直动涡轮机两座两轴的最高航速28节、18节下续航力3500海里的水线长100米小型化低速舰型的h方案被通过。

1943年2月2日,军令部总长向海军大臣提出了昭和17年度(1942年)战时舰船建造补充第二次追加计划,其中新式驱逐舰部分基于上述内部检讨有如下正式要求。

1. 整备时间:必须在昭和18年(1943年)开始着手并在昭和20年(1945年)完成。

2. 建造舰艇要目:丁型驱逐舰42艘,标准排水量约1250吨,最高航速约28节,续航力18节时约3500海里。

3. 其他要目:127mm单装高射炮和双联装高射炮各一座,25mm三连装机关炮4座,533mm六联装鱼雷发射器1座,备雷6条,深水炸弹投放机2座,备雷36个,声纳、对空对海雷达各一,10米汽艇2艘,小艇2只。

自此,基本计划代号f55的松级新式驱逐舰

[1] [2] [3]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