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吹雪”级驱逐舰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日本海军“吹雪”级驱逐舰

日本海军“吹雪”级驱逐舰 日本海军的“吹雪”级驱逐舰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驱逐舰发展的一次飞跃。

日本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战胜了它的对手俄国,在西太平洋上已经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可以与之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加了协约国,又从中得到了一些西南太平洋的岛屿,取得了充足的燃料供给,为其的继续扩张提供了条件。从1918年德国海军消失之后,日本帝国海军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三位霸主。但是华盛顿条约限制了日本帝国海军的发展,条约规定日本海军与美国及英国皇家海军的吨位比例为3:5:5,表现了明显的不平等性,所以日本只有在所规定的限额内改善每级战舰的质量。

质量上的优势政策当时在日本的战舰上广泛应用,因而使得日本驱逐舰成为最有效力的舰艇之一。1923年之前,日本驱逐舰设计首先受到英国然后是受到德国设计思想的影响。1923年日本订购了5艘新的“特”型驱逐舰。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批“吹雪”级,它们看上去不像驱逐舰。简直是庞然大物,舰体长度接近119米,排水量高达1750吨,齿轮传动式汽轮机,功率50000马力,理论上的静水速度为38节。早于其它海军国家之前好几年,日本的“吹雪”级就应用了双联装的127毫米火炮,3座a型的这种火炮使得“吹雪”级驱逐舰的火力比许多轻巡洋舰还要强。火炮完全是密封式的,因而不仅可以防风雨而且也是气密的。这级舰上的鱼雷武器同样是难以对付的,装有3座三联装共9具610毫米鱼雷管。

“吹雪”级驱逐舰在订购10艘之后,经过一些改进,又订购了第二批的10艘。它们安装了b型127毫米火炮,这是一种具有70°仰角的火炮,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对海和对空两种功能的火炮。这些超级驱逐舰的出现,引起了各国海军的轰动,这是不难理解的。由于高耸的烟囱,高大的舰桥上层建筑和庞大的火炮室,比同时代的任何一艘驱逐舰都具给人印象深。

1933年,“吹雪”级驱逐舰经过了进一步的改进,原来的90型压缩空气鱼雷被可怕的93型“长矛”鱼雷替代。这种大型鱼雷由液态氧来驱动,此种燃料可以产生更高的热效率,致使鱼雷有更大的续航力和速度。常规的533毫米鱼雷在30~32节航速时,航程是8000~10000米,而“长矛”i型鱼雷,以慢速36节速度可航行40000米;以42节可行驶30000米,即使以49节的高速也可运行22000米。93型的直径增加到610毫米,其雷头的重量也增到500公斤,而同时代的美国和英国的鱼雷雷头只有300~320公斤。“长矛”鱼雷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命中一枚鱼雷能够击沉一艘巡洋舰,这些鱼雷在作战中使日本驱逐舰具有巨大的攻击优势。最后一个优点则是“长矛”鱼雷的氧气泡可以容易地在海水中溶解,所以它没有尾流航迹,使敌舰难以躲避鱼雷攻击。

1935年至1937年间驱逐舰进行了许多修改:减轻了上层建筑;加强了舰体并附加了压载;减少了再次装填的鱼雷数量,由原来的9枚减少到6枚。调整之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重量,共超重250吨,最高速度下降到34节。

1942至1943年,大部分“吹雪”级驱逐舰拆除x主炮塔并改为6座25毫米防空炮,另加装25毫米防空炮8座和12.7毫米高射机枪2座,最初的10艘“吹雪”级也将a型炮塔改换为高平两用炮塔,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1944年25毫米防空炮增至22座,12.7毫米高射机枪增至6~10座。

“吹雪”级主要技术参数:

完成年代 1928~1931年

尺寸 118.41米×10.36米×3.2米

排水量 1,680吨(原型)/2090吨(改装后)

主炮 a型双联127毫米炮3座(模式?。?;

b型双联127毫米平高两用炮3座(模式?⒑湍J舰⒏模?

鱼雷 93式三联24?加憷追⑸涔?3具

高炮 单管12.7毫米高射机枪2座;后增至22门25毫米防空高炮,10门12.7毫米防空机枪

水雷兵器 布雷与扫雷具

舰员 197人

最大航速 38节(原型)/34节(改装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