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蛟龙――潜艇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海底蛟龙――潜艇

海底蛟龙

潜 艇

现代海上战场,是一个水面、水下和空中三位一体的系统;潜艇战与反潜战是现代海军作战的

重要范畴。

潜艇(Submarine),顾名思义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作为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

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

艇和潜艇,袭击敌方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侦察分队登陆等。

海底新生儿问世

正如远古的人类渴望能插上双翅飞上九重兰天一样,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很早就想闯

入的神秘王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帝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职业潜水者,专事从破损的沉船中打

捞财宝。稍后,古希腊人就发明和使用了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的侦察活动。而在13世纪法国的一部

《亚历山大 历史 》著作中,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乘坐玻璃圆筒进行的一次非

真实性的水下冒险。

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曾设计了一艘完全密封,可以潜到水下并能在

水下划行的船:采用木架外包防水皮革构成;下潜时用手钳收缩舷侧以缩小体积。但波恩并没能真

正建造出他所设计的这种潜艇。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雷布尔(Van Drebbel)在英国建成一艘采用铁框木架外包牛皮

的潜艇。艇内装有很多的羊皮囊,只要艇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羊皮囊让海水流入,艇身便可下潜;

一旦挤出羊皮囊内的海水,艇身就可以上浮出水面。这种羊皮囊的作用原理,就像是鱼腹里的鳔泡。

据说,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还亲自到艇上视察。但遗憾的是,这种靠划动桨叶作驱动的潜艇

并不具备起码的海上实战价值,被时人称为“隐蔽的鳗鱼”。而这条能在5米深水下作潜行的“鳗

鱼”,其意义就在于证明了人类进行水下航行的可能性。

1775年,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设计建成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桨

为驱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它像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尖端朝天的蛋,其沉浮也是通过排注海水

来控制。艇底还装有一圈重锤,遇到危急的情况时可抛掉重锤迅速上浮。这种能在水下以3节航速

潜航30分钟的小潜艇,在问世之初就奉命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对英国海军的作战行动。在1776年仲

夏的一个风平浪静之夜,陆军中士埃兹拉驾驶携带着150磅炸药筒的“海龟”号,悄悄潜驶到集泊

于纽约外港的英国皇家海军载64门大炮的“鹰”号战列舰的底部,想用固定爆炸装置来袭击这艘英

国战列舰。但“海龟”号的行动未获成功,只是在返航途中用炸药筒袭击了尾随追击的英国巡逻艇。

这是世界海战史上,人力驱动潜艇袭击水面战舰的首次大胆尝试。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为潜艇的作战行动提供了舞台。在此期间,蒸汽动力潜艇得以

问世,并创战绩。1863年10月5日夜,南军潜艇“大卫”号在查理士港外用鱼雷击伤北军“克伦威

尔”号铁甲舰,成为潜艇创伤敌舰的首例行动。而潜艇击沉敌舰的首次记录则于1864年2月17日晚

诞生了。这天夜晚时,南军“亨利”号潜艇潜入查理士港,静无声息地逼近北军“休斯敦”号巡洋

舰。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休斯敦”号舰底被潜艇外挂的水雷炸裂,庞大的巡洋舰很快地沉入冰

冷刺骨的海底;而“亨利”号也被巨大的爆炸冲击波震坏失控,被涌向“休斯敦”号的海水吸至舰

底裂口处,潜艇及其艇员与巡洋舰同归于尽。“亨利”号这艘长仅19.5米、形同雪茄的袖珍潜艇,

竟然一举击沉排水量数千吨的巡洋舰,各国的海军为之震惊。正是这个普通寒夜的这一声非同寻常

的巨响,预示了海上作战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领地;潜艇这个海军家族的新生儿,也由此引起各国海

军的真正关注。

潜艇潜在的巨大作战能力,促使各海军大国加速对它的研制与技术改进。1864年,法国海军建

成一艘长为146英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