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总统纪念堂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对,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它是为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而建造的。林肯与两位开国元勋华盛顿、杰弗逊齐名,一起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3位总统。他的"葛底斯堡演说"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是家喻户晓。

纪念堂在林肯1865年被刺后两年通过兴建法案,但直到1913年才由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次年动工,由于河滩地质很软,所以纪念堂地基工程上花费了较多的材料和时间。1922年,林肯纪念堂落成。在纪念堂台阶下,向华盛顿纪念碑延伸,还配套建成了约2000英尺(约610米)长的倒影池。

在林肯纪念堂前东望,倒影池正好倒映出华盛顿纪念碑长长的碑身,看起来更加顶天立地。从华盛顿纪念碑下西望,同样可以发现洁白的林肯</a>纪念堂倒影在水中,神圣庄严。平日里,倒影池是野鸭、海鸥群集的地方,人鸥相嬉,充满了和平的气息。从纪念堂落成之日起,每年的2月"总统纪念日",在林肯纪念堂台阶上都要举行纪念仪式,仪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朗读《葛底斯堡演说》。由于林肯为人类平等作出的巨大贡献,洁白的林肯纪念堂自横空出世之日,就成为民权运动的圣地。1963年8月23日,20万人在林肯纪念堂东阶外至华盛顿纪念碑前前举行和平集会,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纪念堂东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

长方形的纪念堂矗立在一块相对独立、直径约400米的草坪中间,地表以上是将近5米高的花岗岩基石。建造在石台上的纪念堂高60英尺(约18.3米),加上基石,纪念堂有23米多高。纪念堂柱廊东西宽约36米,南北长约57米,是一个长方形建筑。

纪念堂东门外,宽阔的石阶层层递进,将数不尽的游人引入圣洁的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外廊四周共有36根石柱,柱高13.4米,底部直径2.26米。高大厚重的外廊石柱颇有希腊巴台农神庙的风格,象征着林肯在世时美国的36个州。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下垂的花饰,代表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廊柱上端护栏上刻着48个州的名字。

走进纪念堂,迎面是5.7米,用洁白的佐治亚云石雕刻的林肯坐像,是当时美国著名雕刻家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Daniel Chester French)创作的。坐像非常传神,林肯的目光穿过大门,注视倒影池对面凌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还有大草坪尽头的国会大厦。此间寓意无穷,足可令人咀嚼。这尊雕像很大,如果按这个比例改成立像,雕像高度将达28英尺(约8.53米)。雕像由28块石头雕成后拼接而成,看上去浑然一体。这是根据雕刻家提供的放样,再由石刻家皮奇里面利(Piccirilli)两兄弟花了4年多时间雕刻的。

展堂南边石壁上铭刻着的就是"葛底斯堡演说"(The Gettysburg Address)全文。葛底斯堡,在19世纪中期以前本来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1863年夏天,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双方在此进行了一场重要战役,南军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北进在这里被击退了。战局至此完全扭转,联邦军队奠定了胜势。在战役中,南北双方共5.1万名将士捐躯疆场。秋天来临了,人们将阵亡的南北两军战士的遗骨收敛到一起安葬。1863年11月19日,在依然散布着弹片的葛底斯堡举行了安葬典礼。著名演说家、后来担任过国务卿的爱德华·埃弗里特(Edward Everett)被邀请到场作主要演说。同时被邀请的还有总统林肯,

主持人对总统的要求是:"讲一番适当而简短的话。"据说林肯是坐火车到达葛底斯堡以后才亲手完成演说稿的。在将士安葬仪式上,演说家的演说持续了两个小时。接着林肯讲话,他的演说只有两分多种。当他结束讲话的时候,听众先是一怔,以为是暂时的停顿,然后人们才对林肯演说之精彩回味过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演说家事后致信林肯:"如果可以认为我的两小时演说叙述的中心内容能和你的两分钟讲话相接近的话,我就会感到很高兴了。"在演说以后的几个月里,有关人士先后3次要求林肯抄写他的演说,进而出售,为战争慈善事业募集资金。1864年3月,林肯这样做了。他在抄写演说稿的时候也对讲稿作了细微的修改,并给讲稿起了名字《自由的新生》。此后传世的也正是这个演说稿。出于习惯上的原因,人们还总是把这个演说称为葛底斯堡演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