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档案里记载的世博会(图)

1902年奥地利维也纳国际渔业博览会,这是清宫珍藏的该博览会英文、法文简介。

1904年清皇室成员溥伦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图为赴美国书。

清代档案文献中把世博会称之为“万国博览会”和“万国赛会”
在清代,常以“万国”代指世界,所以在清宫档案中往往将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博览会称之为“万国博览会”,也常常将博览会称为“赛会”。
清代世博会档案反映,在晚清时期,中国或接到邀请、或参加、或主办的各类博览会多达42项。这些各式各样的博览会,有的是世界性的,有的则是某一区域的,还有的是某一行业的,与现今的世博会既有渊源关系,又有些许不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世博会档案1500余件。这其中既有清朝皇帝为参加各类博览会颁发的谕旨诏令,也有朝中重臣为筹备和参与各项博览会进呈的奏折;既有清政府与世博会举办国的往来照会、信函、电报,也有清驻外使臣与外务部等衙门为商洽参会事宜递送的咨呈函电等等。这些皇宫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中国参加各项博览会的人员组成、展品选送、经费管理、场地租用、出洋章程、奖牌颁发、现场参观、外交礼仪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反映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参加各类博览会的详细过程和内中情由。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广东商人徐荣村并未亲自运送湖州丝绸参展
现在有些文章描绘说,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一个叫徐荣村的中国商人,带着自己的“荣记湖丝”,绕过南非好望角到达英伦,作为中国参加世博的第一人,走进伦敦世博会,而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还亲自接见了徐荣村,为他颁发奖牌、奖状,并赠送“小飞人”画幅以示赞誉……
可是,根据1852年英国皇家协会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和1884年刊刻的《北岭徐氏宗谱》等有关资料以及徐荣村后人的回忆,实际情况是:1851年的春天,在上海英商“宝顺洋行”担任买办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偶然获悉在华英国人正极力筹集中国物品参加当年要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徐荣村便将自己经营的湖州丝绸打了12包,装上货船,运往伦敦参展。这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荣记湖丝”竟在伦敦博览会上摘得金、银奖牌各一枚。因此,客观地说,当年徐荣村确曾在本土把自己的货物送往伦敦参加首届世博会,而且获了奖,这是确定无疑极其清楚的,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徐荣村曾远涉重洋到达伦敦世博会现场。确切地讲,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中国是“送展”。除了徐荣村的湖州丝绸,其他如茶叶、蜡烛、拐杖等中国物件,都是由在华居住的英美人士及英国本土的收藏家提供的。真实的历史事实足以证明,徐荣村这个普通的民间商人,不经意的送货举动,使中国与早期世博会结下了情缘。但是,历史不能追求完美,我们不能刻意创造传奇!
1905年比利时黎业斯博览会上,中国的展品中竟然有刑具、鸦片、缠足鞋等物
晚清时期的中国,国家积贫积弱,经济严重落后,参加世博会实在是勉为其难,更难以有所作为,每次提供的参展物品也仅限于一些手工艺品、农产品和茶叶、瓷器等传统的出口产品。这与西方的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近代钢材等工业产品放在一起,简直是格格不入。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从博览会上看到我国参展物品的两大缺欠:一是天产多而人造少,二是人造之物又以徒供装饰而无关实用者为多。
据先后七次踏进世博会大门的中国早期出版商张元济回忆,已是暮色黄昏的晚清,在世博会上黯然失色:展览场地总是很偏僻,场馆又很狭小,就连“世界至小之摩洛哥”都远远不如;展品数来数去,总是瓷器、绸缎、刺绣、漆器等传统的老物件,而且摆放得零乱琐杂,甚至不如苏杭的一些杂货店的种类。最让张元济感到羞愧的是,冷冷清清的中国场馆,西方人很少光顾驻足,即便偶尔经过,也是“指指点点,摇头蹙额,不屑一顾,旋即转身离去。”
据载,在1905年举办的比利时黎业斯博览会上,中国的展品中竟然有刑具、鸦片、缠足鞋等物,由于留学生们奋起抗议,这些不雅的展品才被撤下。
英国人赫德曾是晚清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操办人
晚清时期,中国参加世博会事宜是由海关总税务司负责的,而海关总税务司的掌门人是英国人赫德,于是,赫德就成了那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操办人。据载,从1867年到1905年,在赫德的组织策划下,中国先后参加了29届各类博览会。时人回忆,赫德对每一次参展的策划还是很上心的,甚至连代表团要带的厨师、油漆工、泥瓦工和木工,他都要亲自挑选。赫德曾这样写道:博览会一个接着一个,“引起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现状的好奇。由于中国赴会展品很受青睐,中国人不愿参加世博会的观念逐渐改变了。”
到了1905年比利时黎业斯博览会,清政府决定改由商部操办,结束了持续30多年由英国人赫德把持的海关总税务司负责承办博览会的历史。
詹天佑等120名中国留学生曾在美国费城参观世博会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独立纪念地费城举办博览会。中国参展物品达6801种,装了702箱。中国展馆建有一座木质大牌楼,上面写有“大清国”三个大字。还有对联一副,上联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下联是“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顿”,横批是“物华天宝”。在清宫档案中,有1874年1月28日美国给清政府关于邀请参加费城博览会的照会以及《费城赛会章程》;有1877年8月2日美国感谢清政府支持费城博览会的答谢函,其中写有对未来中国“大有、平安、福禧”的祝愿。参加费城博览会的李圭成,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当时派往美国留学的詹天佑等120名中国幼童参观世博会的全过程,李鸿章为这本书作了序。
在清宫档案中,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邀请光绪皇帝御临的请帖,当然光绪是不会去的。不过,朝廷特派皇室成员贝子溥伦前往主持中国馆开馆。当时国外报纸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据载,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上,曾见到孙中山的身影,时年38岁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走进了世博园。
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场馆发生火灾
清宫档案中,还记载了世博会发生火灾等一些事故。1906年意大利在米兰举办世博会,当年8月20日驻意使臣黄诰致函外务部,详细呈报在米兰博览会举办期间发生火灾,中国五家商铺遭受损失,驻意使臣全力安抚处置。1910年比利时在布鲁塞尔举行博览会,8月15日会场遭遇火灾,所幸这次中国场馆未受损失。
历史上,也曾有中国谢绝参加世博会的情况。譬如,1908年5月德国在萨克森州德累斯顿举办照相博览会。这年3月德驻华公使雷克司致函清外务部,邀请中国派员参加,4月清政府回函称,“中国尚少专门名家,拟暂不派员”。中国因当时还没有照相方面的专门人才,所以没有参加德国的照相博览会。1908年英国曾设想在上海举办万国古玩博览会,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在中国举办博览会的动议,但清外务部和农工商部商议后,回复婉拒。
1910年中国在南京举办过南洋劝业博览会
100年前,即1910年6月至11月,晚清时期的中国在江宁(今南京)第一次举办具有世界意义的博览会——南洋劝业博览会。全国有22个省提供了展品,各省送来的展品达100多万件。此外,东南亚、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也多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数达30多万。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是南洋劝业会的发起人。档案中有1908年12月25日两江总督端方与江苏巡抚陈启泰联名请求在南京开办南洋劝业会的奏折,该奏折提出“宗旨宜纯、范围宜小、体制宜崇、褒奖宜优、筹备宜速”五个方面的办会设想。1910年5月23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南洋劝业会观会须知》,并有英译本,还绘制了《南洋劝业会会场全图》。在南洋劝业会上,中国除了传统货物外,也开始有了一些机械工业产品,南洋劝业博览会总共耗资150余万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