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云南大理钢丝胎漆盒
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大理地区,地处北纬20~25度之间,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世界四种主要漆树都可以在这里生长,这为该地区的漆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内地汉族文化密不可分,既有文化上的联系,又有各自特点。上世纪30年代,前中央博物院的科技人员曾对云南传统手工业进行过考察,对云南大理漆器的生产和工艺做了初步研究,并采集了一些典型的明清标本,试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云南大理漆器的生产和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记载:“唐之中世,

大理漆器在我国漆艺史占有一席之地,它它不仅在漆画画风上有自己的民族风格,而且在漆器的制作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以胎质为例,大理漆器有木胎、竹胎、布胎、铁皮胎、鹿皮胎、水牛皮胎、夹拧胎;最奇特的是钢丝胎,即先将细如发丝的钢丝打捻成灯捻粗的软条,然后将软条盘成所设计的器皿,最后髹之于漆,施以漆画文饰。这样的漆器坚实、牢固、美观、耐用,是大理漆器的极品。图为大理漆盒盒盖,漆胎用钢丝盘带为之,当中纹饰用黑漆为底色,髹以龙纹;外环以当地法器为文饰,间有四字:“当朝一品”。这件漆器是明末清初大理漆艺的杰作,笔者保存到现在,实在是一件不易的事。
(2007年1月3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