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的铜墨盒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我收藏有郑孝胥赠友人的一个铜墨盒。它的材质是紫铜的,长11.5、宽7.7、厚3.3厘米,底部正中有一阳刻“寿”字。正面镌刻的是一尊笑口大开的弥勒佛,佛的周围有5个顽童:一个紧拽他的腰带,一个攀援其臂,一个假装瞌睡,一个爬到肩头给佛掏耳屎,一个脱掉鞋子想着戏弄的新招……在仅有两个指头大小的画面上,把6个人物刻画得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画的上方,还镌

刻有69个蝇头小字,每字仅2毫米,但笔划清晰,字字精到。这段文字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在京曾祝五旬寿,来奉又逢花甲年,值云拍六十大寿之际,赠此以作纪念。大同二年仲冬,上翰郑孝胥。”

郑孝胥(1860-1938)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汉奸人物。他是举人出身,福州人。曾任清政府驻日本大阪的领事,以后又在广西、广东、安徽、湖南诸省做过地方官。1923年投奔囿居于紫禁城内的废帝溥仪,当上了溥仪的大管家和“师傅”。“九·一八”事变后,协助日本人胁持溥仪至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郑孝胥任伪国务总理,成了汉奸。郑的另一面是擅长诗文,有著作,也能画,但以书法称著,是晚清至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时期文人喜爱之物,盒盖上刻些简笔花鸟画或诗句是常有的,但极少

align=right border=0见有如此多的人物和文字的。其实,解读该墨盒上的那段文字,更是耐人寻味,恰好是郑孝胥作为清室遗老和汉奸心态的自画。“奉”,指辽宁省。因为清代称“奉天”,郑是以清室遗老为荣,故意不称辽宁。“大同”是伪满皇帝的第一个年号,大同二年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当时全国人民抗战声激昂,人人口诛笔伐声讨卖国贼,而当傀儡又得对日本主子卑躬屈膝,笑口常开。所以郑孝胥只得自喻大肚弥勒来平衡心态。但即使如此,也只苟活了数年,到1938年就死去了。

这个铜墨盒,既是一件精湛的刻铜艺术品,同时也承载了一段民族危亡的历史,以及附逆者的可耻下场!收藏,真是具有无限的魅力,而且催人学习,我费了很多时间考证,才弄清全部事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今以收藏爱好者的视角,特书此文以作纪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