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泉褐彩堆塑双龙盘

青瓷以它古朴端庄的造型,明快流畅的线条和青翠晶莹的釉色被誉为我国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青瓷之美,龙泉瓷达到了巅峰。中国龙泉瓷历史悠久,素有“千峰翠色”、“雨过天青”的自然之美,在青瓷家族中名列榜首,为世人所瞩目。
山东济宁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龙泉瓷盘元代是龙泉瓷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此盘高2.4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4.8厘米、口沿宽0.8厘米。器身的每一转折处微作棱角,圈足微浅圆钝。胎质坚硬细密而厚重,釉层薄而透明,呈梅子青色,青嫩如翠竹,明亮光润,美丽而柔和。梅子青是青瓷中最美丽但比较难造的典型釉质,釉料属于石灰碱釉,釉的高温黏度大,有较强的玉质感。烧制温度必须提高到1250度一1280度之间,烧成强还原焰。同时,还必须在白色的胎土内掺加“紫金土”以有利于青釉成色的保证及釉质的梅子青色。瓷盘采用的褐色点彩和堆塑相结合的装饰技巧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堆塑”是将印出或塑出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陶瓷的坯胎上,然后罩釉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技艺高超的陶工在瓷盘内区中心部位堆塑起了两条苍劲矫健的红褐色行龙。行龙的堆塑的技法极有特色,具备了元代雕龙的突出特点:细颈、龙角尖端上勾,龙的发型分成两股在脑后飘拂,丹凤眼压在眉下,嘴角部分不超过眼角,上唇上翘成勾形,下唇随上唇上翘,头型瘦长,腿长三爪刚劲有力,腿的关节外有细长毛呈飘拂状态、火焰尾,整个龙身用鳞片纹刻划并盘旋曲折而悠长,似乎有一股强大的不可遏制的力量使它们欲冲九天,又似乎两条苍龙在海里或蓝天中嬉戏、争斗,其姿态威严严无比,那狂傲威猛神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更衬托出此盘雄浑博大气势的装饰效果。龙纹在龙泉窑青瓷中也比较少见,表明此盘应是龙泉窑大器之代表作。瓷盘的整体造型上下和谐,浑然一体,装饰纹样线条流畅,釉面青绿如玉,幽雅宜人,胜似翡翠,将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互为辉,相得宜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为历代龙泉瓷中的精品,也是国内少有的珍品,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无穷的艺术创造力。
龙泉青瓷在漫长的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中,可以分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魏晋至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此时龙泉窑青瓷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享誉海内外。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因时局动荡及这一时期景德镇的兴起,龙泉瓷终于黯然退出了历史的主流。
今天,当我们再看那这件藏品时,则更多了一分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