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珍贵的抗美援朝捐献帐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河南省开展的“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活动中,沁阳市文物局近现代文物普查征集工作队在沁阳市柏香镇大位村征集到一本“沁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大位村支分会”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群众捐献款物的账簿,经河南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该账簿保存完整,为棉纸质地,纸捻装订,横长34.2、宽11,6厘米,封面上有墨书3行,左上角横书“抗美”,竖写“捐献帐”,正中竖写“一九五一年十月十八号”,右下角竖写“大位村支分会”,背面左边竖写“抗美援朝支分会”。帐内各页均为竖行排列的捐献人姓名和捐款捐物数量。该账本详细记载了沁阳市大位村238户群众捐款捐物支持抗美援朝的情况。全村共捐款3263300元。玉米2968斤6两、大豆766斤12两、谷子84斤4两、皮棉16斤14两、籽棉15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趁机入侵朝鲜。10月初,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图们江进犯,并用空军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在这严重的时刻,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26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11月4日,中国*党同各民族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志愿的基础上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清除了“恐美”思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后方群众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和增产节约运动。11月2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表了《关于在全国普遍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通知》之后,又先后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慰劳志愿军、救济朝鲜难民,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同时要求全国各地统一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开展捐款捐物,支持抗美援朝活动。

沁阳县于1950年10月中旬召开了由267名代表参加的抗美援朝动员大会,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沁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沁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积极响应中央和全国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组织了7000人的宣传队伍,分片分区进行宣传工作。1951年5月1日,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在22个游行区有94300多人参加了游行,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在沁阳广泛开展起来。5月21日,全县有104359人在保卫世界和平宣言书上签名,有4434名青年自愿报名赴朝参战,全县士民积极捐献款物支持抗美援朝。

在沁阳县抗美援朝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区都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各村也相继建立了支分会,负责宣传和征收捐款捐物的工作。

从目前发现的这本捐献帐可以看出,大位村是一个并不算太大的村庄,一次性捐款300多万元(旧币),捐粮近3000多斤,可见人民群众的热情之高。这次捐献活动,完全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因此,捐献的物资品种多样,款额数量不等。捐粮最多者为100多斤,超过百斤的有3户,最少者为7.5斤(孤寡老人)。捐款最多者为8万元,5万元以上者有9户,最少者1万元。既捐款又捐物的有12户。从这本账本中还可以看出许多孤寡贫困者也积极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爱国运动。账簿中以云香妈、根七娘等为户主的捐献者就有9户。更为感人的是儿子捐了,孤寡的老母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其中有李希永交皮棉的记录,还有希永娘交玉米20斤的记载。由于是初冬季节(10月18日—11月上旬),群众捐物多是玉米、大豆、谷子等粗粮。在当时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家家户户踊跃捐款捐物,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

这本抗美援朝捐献帐,是以当时农村普遍流行的苏州码记录的,它不仅为研究50多年前全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同时又为我们研究我国旧时的记账法,特别是对研究苏州码在记账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