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合作社账本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近年来,承德市博物馆在开展革命文物和“社建”文物普查中,在县城附近的朝梁子村发现了两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合作社时期的账本。一本是合作社分类账,竖式16开本,黑色硬纸封面。封面无字,扉页竖排表格,注明“热河省承德县第三区朝梁子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分类账”,“从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启用。”“社主任:梁普、赵忠芳,记账员:员学中。”账簿内记载的是从1955年3月25日到1956年1月25日期间发生的往来账目。从类别上,分为“固定财产”、“社员往来”、“库存物资”、“农业收支”、“股分基金”、“公基金”六个栏目。在每一页的最上行都注着“旧币扩新币万比一”,旧币十元折合新币一分。账本共191页。另一本是合作社日记账,横式16开本,*硬纸封面,封面无字,扉页内容与“分类账”相间,只是横排。账目内容是自1955年3月25日至1956年1月13日期间的收支流水账,共168页。

据捐献人、保管了40多年账本的合作社第一任会计员学中介绍,这是当时的朝梁子农业合作社(“发展社”正式使用的第一批账本。

说这两本账本重要,是因为它们和毛主席的一篇按语有关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朝粱子村人民办社热情十分高涨。中共热河省委工作组为之写出了调查报告《应该怎样认识工作薄弱的村的合作化运动》,刊登在1955年10月15口的热河省委机关报《群众日报》上。是年,毛主席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将这篇调查报告选入书中,将题目改为《所谓落后乡村并非一切都落后》,并亲自写了按语。按语全文如下:

“在中国,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九五五年,可以以说是破除迷信的一年。一九五五年的上半年,许多人对于一些事还是那么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到下半年,他们就坚持不下去了,只好相信新事物。例如:他们认为群众中提出的‘三年合作化’不过是幻想;合作化北方可以快一些,南方无法快;落后乡不能办合作社;山区不能办合作社;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杂居地区不能办合作社;灾区不能办合作社;建社容易巩固难;农民太穷,资金已无法筹集;农民没有文化,找不到会计;合作社办得越多,出乱子就会越多;合作社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干部的经验水平;因为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在合作化问题上,-党如果不赶快下马,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合作化将出现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如此等等,还可以举出许多,总之都是迷信。这些迷信,经过一九五五年十月中国-党第七届第六次中央全体会议(扩大)的批判之后,统统都打破了。现在全国农村中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群众欢欣鼓舞。这件事给了一切-党人一个深刻的教训:群众中蕴藏了这样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什么在许多领导机关,在几个月以前,居然没有感觉到,或者感觉得那样少呢﹖领导们所想的同广大群众所想的,为什么那么不一致呢﹖以此为教训,那未,今后对于有相似情况的事件和问题,应当怎样处理才好呢?回答只有一句话,就是不要脱离群众,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

毛主席的按语,对于指导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时间过了近半个世纪,按语里强调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的思想仍然没有过时。这两本账本,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