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野亭 红树青山 瓷画赏析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近代景德镇瓷画艺术以“珠山八友”最负盛名,汪野亭则为“珠山八友”中山水绘画最精者。

江野亭(1884—1942),名平,字元鉴,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人。1906年,汪野亭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堂(校址鄱阳),先从张晓耕、潘宇绘花鸟画,后改山水画,早期作品多受程门浅绛画风影响,而后改革浅绛山水为粉彩山水,先用油料作画,水粉上色,粉入油中富于变化,油将粉散开,浓淡可随心所欲,这就一改过去瓷绘山水呆板单调的缺陷,成为新粉彩山水的创始人。《红树青山》瓷画作于1935年,系汪野亭晚年精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瓷画艺术成就。

《红树青山》瓷画,镶嵌在花梨木座屏之上,座屏宽46厘米,高68厘米,四框镂雕,葫芦蔓带,取“子孙万代、多子多福”寓意;抱鼓墩子(又称壶瓶牙子)浮雕如意云头及卷草纹。瓷画宽27厘米,高37.5厘米。画面描绘了江南初秋的美丽景致,远景山峦叠嶂,高低起伏,渐远渐淡,富有层次。山脚碧波荡漾,一叶小舟鼓帆顺风而去,中景一座木桥横跨,潺潺溪水从桥下流过,岸边茅屋、草舍错落有致,树木三五成聚;一老者正拽杖踱步桥上,观赏着美丽的湖光景致。近景一波宽阔平静的溪水清澈见底,颗颗碎石点缀其中,增加了河面的变化;溪边小草在秋风中摇曳,使画面静中有动,更富生机;一条小船泊于岸边,船上一老者悠然垂钓,溪岸篱舍被秋树掩映;透过篱栅和树丛,一儒生在专心攻读。整个构图意境幽远,一派悠闲自然的田园情调。画幅上部墨彩题款:“红树青山,传芳居士江野亭作,芳莆乡兄雅玩,弟郁孟华敬赠,于南昌,廿四年元旦。”

“红树青山”瓷画效仿清初“四王”的构图章法和山形树法,巧妙运用了石绿、赭石、润墨的韵味,突出了青绿山水的浓丽清润的风格,借景生情,以景抒情,表现出可感可知的山川意境,图中那初秋的自然景致,自然然天成的山峦秀姿,变化莫测的湖光倒影与草屋、木桥、修树、竹丛、怪石,均烘托出了空间深远的艺术境界。

汪野亭画格广阔,作画神速,“月圆会”的首领王琦称他为“汪快手”。同时,他平易近人,与一般民众关系融洽,亲朋友人求画,有求必应。一次他回乐平故里探家,县城距其家乡汪家村仅4.5公里,但因沿途亲友求画,以至于用了半个多月才到家。由于他的人品、才艺出众,学习汪野亭山水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其山水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使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在模仿。同时,汪氏的后代亦多承袭父业,长子汪小亭与次子汪少平都是景德镇绘瓷艺师,其女汪桂英现为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陶瓷美术家。长期以来,汪野亭的作品一直是近代景德镇瓷收藏的重点之一,目前市场上流传的署有汪野亭款的瓷板画及其他艺术瓷数量亦相当可观,但其中不乏后人伪托汪氏之名的仿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对照真品,即可知仿品的绘画技巧、色彩运用、书法功力等,均与原作相差甚远,从中还是能够找出破绽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