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的赵云壑
谈到“海派”名家之一的赵云壑,艺林中均知他是吴昌硕的大弟子,书画得吴昌硕艺术精髓,在民国海上艺坛声名籍甚,并为东瀛人士称之为“缶庐第二”。其实他平生习艺转益多师,三十岁拜吴昌硕为师之前,已拜过几位老师学画,对他一生艺事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就有关他早年习艺的师承逸事来谈一下。
赵云壑(1874-1955),初名龙,改名起,世以字子云称,作书画则多署云壑,号铁汉,云壑子,壑道人,半秃壑、云翁、老壑、泉梅老人等,江苏苏州人。他自幼喜涂抹书画,稍长先从苏州施药局画善花鸟的蒋先农学画花鸟,又从秦子卿、李农如学草虫。继而师从许子振受业山水。年甫弱冠,又拜当时流寓吴门的任立凡(预)为师。任系晚清“四任”之一,画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兼擅治印。他受此名师的指授,艺事日晋。后即由任立凡代订鬻画润格开始以鬻画自给。
因他师从任立凡习艺时,吴昌硕亦流寓吴门,吴氏独树一帜的书画、篆刻,使他尤为仰慕,遂有心拜吴为师。他拜师的荐举人是吴的至交顾茶村,“顾茶村(潞),长洲(今苏州)人,性木讷,善绘事。初见余,如故知,以古窑器为赠,遂时相过从”(吴昌硕《石交集》)。又因顾茶村与许子振亦为画友,吴大《画中七友歌》中略云:“子振橐笔游南荒,古松劲节饱风霜。琴书一棹归帮乡,倪、黄余事兼岐黄。”“茶村古道尤热肠,家有玉山旧草堂。挥毫尺幅酒十觞,我醉欲眠须眉苍。”由于这一缘故,在顾茶村的引荐下,1903年他被年正六十的吴昌硕列为门弟子,并改名起,号铁汉。他自刻“苦铁(吴昌硕)门弟铁汉”,“破荷(吴昌硕)弟子”(见印蜕),从此追随缶师达二十余载,艺事日精,声名亦日隆。如19920年上海生生美术公司辑印《时人名画集》丛刊,一、二集即为《吴昌硕,赵子云》合册。他当时在海上艺坛的地位于此即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吴昌硕绘画多为花卉、蔬果之类的题材,偶作简笔山水。掌故家郑逸梅《吴昌硕及其弟子》略谓:“昌硕晚年,倦于斯道,外间来求,辄嘱子云代为。子云信笔点染,无不如志,更以余力作草隶、山水,得郑谷口及石涛遗意,昌硕见之,自叹弗如”。其中涉及他为缶师代笔,这在艺林中已是“公开的秘密”。以山水而言,即因他早年学画山水的老师许子振(镛)画善山水,兼擅医道,且交游颇广,在岭南时与篆刻名家黄牧甫(士陵)交好。画山水宗法“元四家”,如其所作《墨笔山水扇》上图笔墨苍茫简远,气势雄秀,得元人黄公望晚年笔墨遗韵。他受师门影响,画山水亦从“元四家”入手,后又深入石溪、石涛之门。由于取法多端,博采众长,故而他山水画的笔墨造诣也确实不同凡响。
对此,吴昌硕尝题其《山水》云:“子云作画,笔劲如锥,用墨不沸,此非深于梅道人(吴镇)墨法者,未能到此高境”。鉴此,不妨结合赵云壑《设色山水扇》下图来看,此图所写山石树木信手点皴,笔墨深厚华滋,远山用淡墨、花青烘染,云山掩映,情景新奇,即是他参以元人吴仲圭(镇)湿笔法来表现雄秀一路的佳作。若将此与图示许子振山水来稍作比较的话,尽管两件作品表现的意趣有所不同,但笔墨的性格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