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古村落价值被肯定 明清时为“进士村”(图)

连片的古民居建筑

鸣凤祠进士匾
近一年来,湖南不断取得一些考古的成就。10月9日,湖南江永县境内的一些村落的公共古建筑、古民居及其村史被调查研究后,被确定为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村落。其中,以上江圩镇桐口村最为典型。
桐口村距上江圩镇政府约4公里,背倚葱郁的都庞岭,前临清澈的潇水河,依山傍水、座北朝南,符合古代建筑堪舆。全村现有约150户,600余人,以卢姓为主。据《卢氏族谱》记载:始祖卢绍基宋初任道州剌史。在任上,绍基举家从山东曲阜南迁,因有“遇口而居”的传统,故选择桐口村定居。至今,已延续40余代,有逾千年的历史。千余年间,村里出过许多文武人才,仅明清两朝就高中进士7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杨欣教授和国家级专家章忠民高级工程师前往桐口村参观。他们对桐口村的古建筑群赞不绝口,称其湖南乃至全国都很少见,完全符合申报国保单位的条件。
章忠民说:“桐口村的古建筑无论从它们的建筑型制,还是建筑工艺都堪称完美,这些建筑的大木构架与小木装修保存完整,用料壮硕,做工规矩,雕刻精美,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我不轻易感动,但此处绝对例外,它确实使我见之眼前一亮。建议你们先向省文物局领导汇报尽快列为省保单位,再着手申报国保单位。”
桐口村现存公共古建筑群主要有卢氏门楼、鸣凤祠、鸣凤阁等,还有50余栋连片保存完整的古民居。
1、卢氏门楼:位于桐口村主入口广场的主中轴线上,共三进。前进为正门,三开间,硬山顶,封火山墙,前后六驾三柱,中柱设门,为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二进为四开攒尖顶戏亭,亭顶内设鸡笼式藻井;三进为正殿,三开间,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
2、鸣凤祠:共两进。首进为门屋,三开间,前后三柱牌楼型制,前后檐下施三跳出如意斗拱,正面檐下有“鸣凤祠”匾,中门上方悬挂清道光元年奉旨承恩书匾;第二进为正厅,三开间,五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两山不设柱梁,为山墙搁檩做法。整个大厅的木雕以“凤”、“雀”为主,也有“龙”、“猴”、“花草”等图案。在调查中,村之长者向笔者介绍,村上出过1名探花、6名进士,这正印证了族谱的记载。据说在“卢氏门中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的匾额上方,曾悬挂着“德昭名儒”、“孰义世家”、“笃义世家”、“隆养止庠”四块牌匾,可惜已丢失。鸣凤祠大门宽2米,高2.2米,为两合木门,门两侧有石鼓一对,上马石两个,显得威严壮观。

鸣凤阁全景图
卢氏门楼和鸣凤祠的建筑大木梁架与小木装修均保存完整,用料壮硕,做工规矩,雕刻精美,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鸣凤阁:位于桐口村南,潇水左岸,高12米,三层,呈八角形,每角边长6米,周长48米,正门上书“鸣凤阁”三个大字。此阁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建阁之说有两个:一说因旧时与北邻的道县桐溪尾村争木林而械斗不休,建阁以供瞭望。二说是文昌兴学,祈盼人才辈出。
鸣凤阁檐下有沟,流水来自桐口源,终年不涸,注入潇江。鸣凤阁与青山绿水,屋舍田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3、古民居群落:除以上介绍的公共建筑物外,村内尚存数十栋边片完好的古民居,均为清代中后期的建筑物。虽然不少建筑被用作牛栏、猪舍、柴房,然而其古文化韵味依然如旧。今门牌107号(卢贞全)、74号、75号(卢光进)等民居尤显古朴典雅。室内窗格、窗花都有凤、盘瓠、孔雀、喜雀、葫芦等浮雕,门前两侧的石墩也是凤、盘瓠、浮雕。镌刻工艺极佳。
桐口村以崇拜鸟、凤为荣,村内鸣凤阁、鸣凤祠及古民居的门庐装饰都以凤、鸟浮雕彩绘为主。崇鸟文化意识非常浓厚,这是鸟图腾崇拜的完美典型。按理,从卢氏的始居地山东曲阜而言,那是孔子的故里,卢氏后人应该是崇儒尊孔呀,桐口村也应该是儒学名村。难道鸟图腾崇拜与儒家学派有密不可分的渊源么?对此,有关人士将继续作更深入的探讨。

连片的古民居建筑

近一年来,湖南不断取得一些考古的成就。10月9日,湖南江永县境内的一些村落的公共古建筑、古民居及其村史被调查研究后,被确定为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村落。其中,以上江圩镇桐口村最为典型。
桐口村距上江圩镇政府约4公里,背倚葱郁的都庞岭,前临清澈的潇水河,依山傍水、座北朝南,符合古代建筑堪舆。全村现有约150户,600余人,以卢姓为主。据《卢氏族谱》记载:始祖卢绍基宋初任道州剌史。在任上,绍基举家从山东曲阜南迁,因有“遇口而居”的传统,故选择桐口村定居。至今,已延续40余代,有逾千年的历史。千余年间,村里出过许多文武人才,仅明清两朝就高中进士7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杨欣教授和国家级专家章忠民高级工程师前往桐口村参观。他们对桐口村的古建筑群赞不绝口,称其湖南乃至全国都很少见,完全符合申报国保单位的条件。
章忠民说:“桐口村的古建筑无论从它们的建筑型制,还是建筑工艺都堪称完美,这些建筑的大木构架与小木装修保存完整,用料壮硕,做工规矩,雕刻精美,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我不轻易感动,但此处绝对例外,它确实使我见之眼前一亮。建议你们先向省文物局领导汇报尽快列为省保单位,再着手申报国保单位。”
桐口村现存公共古建筑群主要有卢氏门楼、鸣凤祠、鸣凤阁等,还有50余栋连片保存完整的古民居。
1、卢氏门楼:位于桐口村主入口广场的主中轴线上,共三进。前进为正门,三开间,硬山顶,封火山墙,前后六驾三柱,中柱设门,为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二进为四开攒尖顶戏亭,亭顶内设鸡笼式藻井;三进为正殿,三开间,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
2、鸣凤祠:共两进。首进为门屋,三开间,前后三柱牌楼型制,前后檐下施三跳出如意斗拱,正面檐下有“鸣凤祠”匾,中门上方悬挂清道光元年奉旨承恩书匾;第二进为正厅,三开间,五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插梁式穿斗结构,扁作月梁造,两山不设柱梁,为山墙搁檩做法。整个大厅的木雕以“凤”、“雀”为主,也有“龙”、“猴”、“花草”等图案。在调查中,村之长者向笔者介绍,村上出过1名探花、6名进士,这正印证了族谱的记载。据说在“卢氏门中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的匾额上方,曾悬挂着“德昭名儒”、“孰义世家”、“笃义世家”、“隆养止庠”四块牌匾,可惜已丢失。鸣凤祠大门宽2米,高2.2米,为两合木门,门两侧有石鼓一对,上马石两个,显得威严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