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两名重臣访华表达善意还是捎来警告?
中评社北京9月7日电/9月2日,中美官方先后宣布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9月5日至8日访华的消息,《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美两名高官来中国沟通》,内容如下:美国两位经济及安全事务“重臣”抵达北京,他们将向中国传达什么信息受到高度关注,因为国际上都在猜目前“一团糟”的中美关系下一步往哪走。美欧一些媒体认为,两人要向中国释放善意,因为最近几个月中美关系的“钟摆”摆过了头,撞了两国战略关系的框架,至少小的回调是必要的。
但美国一些激进人物已经在警告两人不要“对中国道歉”,要求他们加大施压。在中国,民间舆论已对中美关系“看破红尘”,美国的好话很难再被中国公众信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为,美国一定会用它手中的外交及军事资源找中国的麻烦,阻挠中国崛起,他们对这一切的心理承受力在增强。 “去年奥巴马访华时说的一些漂亮话,与今年两国的一次次冲突形成了反差,打击了中国社会对美国的热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对《环球时报》说。另一名中国学者周世俭说,中美肯定不会出现当年美苏的冷战,但两国关系中弥漫着冷淡。中国社会现在对美国的警惕是近年来最重的。

重臣访华,表达善意决心还是捎来警告
9月2日,中美官方先后宣布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9月5日至8日访华的消息,但对外界关心的中美将在访问期间讨论什么议题,两国官方都讳莫如深。看来双方都担心国内的舆论,对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缺少自信。今年3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率团访华,媒体曾猜测那次访问能促成中美关系的转折,但那次访问后新冒出的黄海及南海争执戳痛了中美关系更敏感的区域。此前中美在谷歌事件、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人民币升值和伊朗核问题这“五大战线”上“文斗”,而现在中美斗争的焦点,让人担心美国在试图从黄海、南海上构筑对中国的合围。
“萨默斯是白宫最重要的经济顾问”,3日,美国《政治》杂志用这样的话形容美国高官访华的重要性。多尼隆也被认为是奥巴马在安全事务上倚重的重臣。美国舆论最想弄清楚的是,他们到北京究竟要做什么。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两人是来缓解中美在货币政策、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上的紧张气氛的,并将为此与中国官员进行高级别对话。其中萨默斯将主要谈人民币汇率问题,而多尼隆负责谈伊朗核问题。
“难道这是对华道歉之旅的续篇?”4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对白宫提出这样的质问。文章援引美国学者章家敦的话说,奥巴马政府派萨默斯等人访华是错误,“中国人将把这种访问看做美国从属于中国的信号”。斯坦伯格访华就被中国官员看作是 “道歉之旅”,结果没取得任何效果,但美国却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还宣称,“现在是中国急着把商品卖给我们,要谈的话也应该是中国官员到美国来,而不是白宫派人到北京去”。
9月3日,人民币争端又被形容为“纠缠中美经贸会谈的幽灵”。美国《政治》网站说,萨默斯此行要向中方传递重要信息:他要让中国人明白,美国国会已在人民币问题上失去耐心,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已决心在今年秋天就人民币汇率通过法案,而奥巴马不可能动用自己已缩水的政治资本加以阻止。这层意思被《华尔街日报》解读为“对中国的警告”。该报援引美国国务卿霍马茨的话说,如果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方面罔顾美国的担忧,“我们将看到国会出台更多不利中国的提案”。
然而美国《政治》网站说,谈人民币汇率问题只是萨默斯个人的任务,而他领导的团队访华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中国领导人理解奥巴马仍然决心“管理双边关系”,“使两国能在金融、战略等层面全方位互惠互利”。
美国式忽悠伤透中国人的心
9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还宣布了美国前总统卡特9月5日到10日访华的消息。但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美国政界高层密集访华的消息受到中国舆论的冷淡。
“这说明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混乱让中国人吸取了教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5日对《环球时报》这样说。他表示,奥巴马去年访华前曾在日本表示“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这些漂亮话抬高了一些中国人对美国的期望,但这种 “一个友善的帮助中国的美国”的幻象随即被中美今年集中爆发的各种冲突打破。“中美关系正在经历一种全世界都没见过的困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对《环球时报》说。他表示,中美间拥有数干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和巨大的人员交流,但两国社会却似乎都缺乏发展中美关系的热情和动力,双边关系只能靠官方艰难维系,这种情况当年的美苏和美日之间都没经历过。
该专家说,当年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权指手画脚,还能在中国国内有所反响,但现在,美国提出的人民币、人权、少数民族等话题,没有一个不令中国社会讨厌。几乎到了美国一张嘴中国就讨厌的地步。过去,“美国不怀好意”总是中国官方在喊,但现在却成了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美国将是中国永远的麻烦,但同时他们不认为,中美之间会发生剧烈冲突,大多数中国人在形成这样的共识: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但也坏不到哪里去。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对美国高官来华反应冷淡,主要缘于被奥巴马甜言蜜语忽悠了的失落。今年一系列中美冲突说明,美国能搅乱中美关系的手段太多,把中国人的心伤透了。周世俭说,中国民间目前对美国的情绪甚至比1999年炸馆事件时还要强烈。中国历史上很多次被外敌入侵都是经过黄海,美国却要把航母派到这里。这种威胁已把中国民间对美国的情绪从失望转变为愤怒,令中国社会对美国的警惕达到近年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民间对美国的激烈情绪也引发外界的关注。英国路透社今年2月就曾说,中美关系正越来越受到中国国内压力的影响。文章将中国当时罕见宣布制裁卷入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形容为“脾气见长”,并且认定长脾气的原因来自于国力增强和民意压力。
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名中国专家表示,对于中国民意的激烈反应,他们接触的不少美国学者表示不解。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李侃如曾对记者说,美国深知南海问题之敏感,在用词方面相当谨慎,他认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今年7月的表态并未表示美国将“介入”南海问题纷争,中方的桕关报道与美国意愿不符。还有美国学者对中国人为何如此恼火表示不理解。
据《环球时报》两名驻美国记者介绍,他们接触的许多普通美国人也认为中国现在比过去强大了,对美国也更咄咄逼人,这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从中折射出一个问题:一些中国人自认为强大了,认为国家不能对美国再“委曲求全了”,但很多美国人不认可美国在衰落,认为中国更需要美国,中国自己在国内国外有很多问题,中国没有资本能在美国人面前耍横。金灿荣说,中国其实从没有和美国逞强斗气的欲望,中美关系近年来的问题没有哪次是源于中国挑事,美国现在的反应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对中国的集体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让美国不再大度和自信,变得小气了。金灿荣认为,中美之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政治互信,这种不信任不仅在政府和军方层面,也在民间。两国官方即使想改善关系,也面临各自民意的阻碍。美国希望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让步,但中国民意没有给出这样的空间。同样,早已习惯霸权的美国社会也没有给美国政府改变一贯霸道做法的空间。从这一层面看,中美之间的磨合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注定会有磕磕绊绊。
中美不会出现冷战,但很可能经历冷淡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说,从“9-11”之后到奥巴马任期第一年,中美关系存在一个8年的稳定期,其间两国几乎没有爆发任何危机,双边关系以合作为主题。而现在两国关系似乎要重新调整,进入新阶段,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国力量对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倪峰说,中美关系此前能稳定在美国发号施令,中国思考后答应的模式上,是2000年前后的中美力量态势决定的,但现在中国变强大了。中美关系今年的混乱正是由于中美双方对这种改变都不适应,美国不知道如何面对一个强大的中国,而中国还没有找到运用力量的办法。
倪峰说,美国对华接触加防范的两手框架不会改变,但未来对中国的防范会更多。他认为,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民间对于未来中美是否还应按照过去8年的合作之路走下去已经产生疑虑。
周世俭说,最近美国正在担忧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危险,萨默斯到中国来说不定又是要求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也许会说一些好话。但中国民间对此似乎已经看得很淡,不会再对美国抱有多高期待。“中美关系还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但未来中美维系互动的动力很可能仅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换句话说,中美虽不会出现冷战,但很可能经历冷淡”。周世俭说。
近日,曾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的包道格对外释放中美关系回暖的信息。他在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网站上撰文称,中美正在重设积极进程。“奥巴马政府试图把与中国的关系引向积极方向,以远离过去数月的崎岖道路”。而萨默斯和多尼隆很可能利用中国行消除中国领导层心中任何有关新的美国敌意的观念,同时表达美国在亚太地区有力而审慎地寻求海上、防务及其他利益的决心。包道格说,中国总理温家宝9月底将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预计将与奥巴马会晤。在未来4个月,中美将产生一系列重建两国关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