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水器在南海插国旗回顾:技术要求不逊神六(2)

“蛟龙号”潜水器上升浮出水面。

国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技术要求不逊“神六”飞船
自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就正式启动了。在国家海洋局组织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等国内约 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
经过历时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每谈及此,75岁的第七○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徐芑南都无限感慨。作为此次深海潜水器的总设计师,看到“蛟龙号”试验成功,很是欣慰。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整个项目经历了设计、加工制造、总装集成、水下联调、海上实验等五个阶段,涉及面广,跨越的部门也多,包括造船、机械、声学、电子控制等各方面,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精英们的集体智慧。”
海军少将尹卓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航天到的是近似真空的太空,外部是负压,舱内实际是一个大气压,而深潜至海底3759米要承受376个大气压。如果深潜器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孔,挤射进来的海水就会跟切割刀一样。“气压这么大,对其密封性就要求很高。”
对潜航员的舱内安全保障系统技术要求很高。据徐芑南介绍,在设计深潜器的生命支持系统时,设计人员还和负责“神六”宇航员安全保障系统的专家进行过多次沟通。“在大洋深处,舱内必须保持氧气、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同时也要保持舱内拥有正常的舱压、温度、湿度,还要保证不能有异味。为此,‘蛟龙号’潜水器中装配了生命支持系统和两套氧气供给系统,力求万无一失。”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研发成功的深潜器中,最有名且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的“阿尔文号”,服役40多年来,5000多次潜入海底。而前不久,在备受世界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闯祸的英国石油公司曾动用无人深潜器下到海底参与堵漏施工。在很多科学家眼里,此举也是“科技成果秀”。
那么,与世界上其他的深海潜水器相比,“蛟龙号”有哪些出色的地方?
徐芑南向《国际先驱导报》举例说,一是它具有贴近海面稳定的自动航行功能,以及针对作业目标出色的悬停定位能力;二是具有高速水声通讯功能,可以从深海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具有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另外是自行研发的水下蓄电池比国外的持续时间长。
“蛟龙号”应该去北极探测
此次深海实验刚成功,外媒便关注到在中国南海插国旗的举动,并渲染中国此举的政治意义。英国路透社直指“这项测试凸显中国竞争南海海底资源的野心。”
对此,海军少将尹卓认为,过去有俄罗斯曾在北极海底插过国旗,这其中当然有宣誓主权的涵义。但我们插旗的地点在自己的专属经济海域,这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下一步,“蛟龙号”将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深潜试验,冲刺5000米,甚至7000米的海底。据介绍,未来“蛟龙号”的使命包括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有效执行各种科学考察,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将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以及其他深海探寻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尹卓少将也认为,我们的技术深海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更多的考验,未来还将会走向更深的海域,去北极海域探测,那是人类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