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测绘兵小董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9-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行军的路曲又长,流动的帐篷支四方,身着迷彩绿变黄,穿过密林的路,惊起酣睡的浪,戈壁滩上炊烟起,踏遍山河来丈量……”

这是《测绘兵之歌》中的描述。当记者初次接触测绘兵这个群体,总觉得他们有种莫名的神秘色彩。标尺,仪器……种种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在此次采访中,我们认识了测绘兵小董。

初见小董是在岸边的码头上,他刚刚从另一个海岛上把测绘仪器转运回来。今年24岁的他黝黑、高瘦,背着沉甸甸的黄色三脚架,手里提着装有设备仪器的箱子,金色的夕阳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也洒在他的脸上,映衬着他的成熟、稳重与自信。

他就是董健,济南军区某测绘大队航测外业队一级士官。从大学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军营,五年里陪伴他最多的除了长长的皮尺跟影像图,就是当宝贝似的一套仪器。

“看到自己在海岛上测量调绘出来的线画被制成地形图时,我感觉特别快乐、幸福。”董健的幸福观就是这样简单。

跟小董同在一个作业室的大学生士兵徐锡凯跟记者开玩笑说:“要找董健,他不是在作业室里,就是在回作业室的路上,测区就是我们的家!”

每天,小董总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就这样,一干就是五年。其间,不断有人退出了这个工作岗位,可小董却执著地坚持着,凭着一股韧劲,在自己的测绘生涯中做出了一番成绩。今年,小董连续两个季度被分队评为“专业技术标兵”,迅速成长为队里的航测专业技术骨干,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测绘任务,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1月的海岛,已是初冬,虽不及大陆深处气温那样寒冷,但也多了几分凉意。天不亮,小董和战友徐锡凯就背着仪器设备出发了。从10月初开始工作到现在,几乎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如此。除了三脚架和测绘仪器,小董每次外出作业的时候都会背上一支旗杆。小董说,这是拿测量标杆作为旗杆,系上红白相间的测绘旗。测绘兵有个习惯,每次外出作业,都忘不了带测绘旗,每完成一个测绘点都要在那里升起一面属于测绘兵的旗帜。说起这些,小董一脸的骄傲,而干起活来他却又从容淡定。在进行野外实地调绘作业中,从布设观测点,再到用皮尺测量新增变化的地物、地貌要素,最后到对航拍影像图进行补绘,每一个步骤小董都做得严谨而细致。

因为在海岛上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再加上小董待人友善、工作细致,他已经在岛上小有名气。岛上的居民很配合他的工作,还经常把他邀请到家里坐坐。小董说:“居民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是我们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白天去实地外业调绘,晚上回作业室内业判绘,风吹浪打、蚊叮虫咬、风餐露宿……这就是测绘兵的真实生活。

在外行人看来,各个农户无论是院落的布置还是房屋的大小都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似乎没有必要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地去测量。小董却说明了其中的原委:“我们手里的航片影像和实际地物是有出入的,院子是一样,但每个院子的格局都不一样,我们调绘就是要实地勘察,补漏去疑的。必须每户都量,确保没有丝毫差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我们测绘兵脑子里时刻紧绷的一根弦。现在没什么,可一旦打起仗来,我们画出的每一条线都是官兵们的生命线,一条线出错就会付出血的代价!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必须挨家挨户,一间房一间房地测,一条线一条线地画,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不出丝毫差错,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