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遣返韩国人:遣返过程中慢待“同盟”韩国人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8-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45年11月,蒋介石在重庆与即将归国的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告别

韩国临时政府人员归国纪念

遣返敌性国侨俘,是战后初期国民政府政治、外交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包括对前主要轴心国家日本、德国公民的遣返,也涉及与之有连带关系的奥地利、朝鲜(韩国)、台湾人的遣返。此举既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有着重大意义,又对迁出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产生过相当影响。本文主要依托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以梳理国民政府遣返韩人政策的演变为先导,继而研究分析了该政策在上海地区的实践情况及特点。本文所称的“韩人”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指曾在日军侵华部队中服役、战后被中国当局拘禁的韩籍官兵,其二是在华韩侨。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吞并了韩国,此后大批不愿做奴隶的韩国志士来到中国,为复国开展了长期的斗争。对韩国独立运动及韩国临时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政府历来持同情、扶植和指导的态度,这一点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力主韩国应在战后获得独立,随即被美英接受而写入宣言。战后,在处理韩人遣返的事务中,国民政府仍力图沿循着原有的轨道前行,以谋求建立中韩未来的友好睦邻关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伊始,中国“各地韩侨及由日军中自行脱离之韩籍士兵等,恰如无鞍之驽马,一时无人控制,情况颇为混乱”。身处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主席、独立党党魁金九,随即就未来在华韩人的集中和遣返问题,多次向国民政府提出交涉。8月24日,金九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七点备忘录,请求中国政府:优待敌军中之韩籍士兵,发给武器,移交光复军编为政府之基干队伍;通令各收复区军政长官对于中国沦陷区各地之韩侨分别良莠,妥为保护;优待侨居重庆之韩胞老幼,尽先拨给船只,俾一次全部回国;等等。9月6日他又致函蒋介石, 提出了内容相近的七点要求,即:不拘形式名义,将在渝敝同人等飞运回国,如有不便,可否先以飞机运送上海,再由沪船入国(独立党人员优先入国);在华韩侨总计400万人,良莠不齐,至有甘作虎伥为非作歹之类,饬令各收复区军政长官严惩首魁,宽恕协从,以视怀柔,对于散处东北各省之韩人民异色分子,应设置特别机构,互相合作防患未然;敌军中之韩籍官兵于缴械后交韩国光复军,编训为建国时期之基干部队;居住渝市之韩国侨民数百人,请惠饬交通当局迅速拨轮一次运送回国;等等。此前在9月3日,金九为了阐述临时政府近期的内外政策,发表了《告国内同胞书》,亦宣称:侨胞之安全及归国事宜及关于国内外居住之同胞救济事宜,自应急速办理;与盟军协商进行将敌军中曾被迫出战之韩籍军人收编为国军。

对韩方的上述要求,蒋介石基本应允,并宣称:中国已向日发表“以德抱怨”声明,对敌性的日军日侨尚且不咎既往,对“兄弟之邦”的韩人届时一定会采取格外宽大和优遇的政策。具体来说,即助日之韩奸照战犯处置;凡志愿返国及罪轻之韩侨,得遣送回国,愿留华者善良分子加以保护;韩籍士兵与日军分别后移交韩国光复军加以训练。此后,蒋介石还专门委派邵毓麟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韩联络员”,并责成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与韩国临时政府频繁接洽,力图助其迅速返国,力争成为未来韩国的合法政府。但由于后来美国驻韩军政府坚持不承认韩国国土以外的任何政治团体,11月间金九等临时政府人员被迫以个人身份,从重庆经上海坐机返韩。临行前,蒋介石设宴予以热烈欢送,并特别赠送1亿元法币和20万美元作为归国后的活动经费。12月5日蒋介石又代电吴铁城, 概括性地阐述了这一时期处理韩国事务的大政方针。内开:

窃查我国对韩政策,亟待配合现势,加紧推进。在目前美苏两军分占朝鲜南北现状下,国际上我方除应与美方密切合作外,对于驻韩美苏军事当局,自应同等联系,俾我在外交上可保持超越立场,作为美苏桥梁,乃至运用两者关系。一方逐渐培养亲华分子,团结韩方各派,对韩国方面,除尽量援助韩国临时政府分子外,须确实掌握现在我东北、华中、台湾之三百万韩侨,以为今后对韩之外交资本。故对韩政策,必须在内政外交统一运用下,始克逐步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