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等:世界走向新战国还是新帝国?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www.LaoCanMou.Net 作者:记者李梦 济宁 来源:导报阅读:187 时间:2005-7-3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延续了近50年的美苏两大板块迅速解体。与东西壁垒分明、大小等级森严的以往不同,今天的世界秩序陷入了无序与混乱状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国家间、地区间、经济板块间的利益结盟与背叛不时发生,武器竞备在世界各处暗流涌动,核威胁成为制衡与反制衡的砝码,即便是最弱势的群体,也在以一种诸如人体炸弹这样的抵抗方式表达着对现有错乱秩序的反叛。

这个世界将走向何方?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新帝国的概念,美国人说,帝国已经展现在了世界人民面前,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帝国统帅下的世界。一位意大利人甚至著书《渴望帝国》,表达了对帝国秩序的期盼。

中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在伊拉克战争后则看到了新战国时代的到来。

他们认为,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秩序,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时候,人类将如同2500年前孔子所处的战国时代那样,进入征战与结盟为主调的混乱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征战与结盟不断,制衡与失衡交替。在征战、结盟,制衡、失衡过程中,世界秩序趋于崩溃,国家交往陷入“礼崩乐坏”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新战国”论的重要主张。9月26日-27日在济宁,在与纪念孔子诞辰2500年同时进行的“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上,著名军事战略家乔良抛出了这一主张。这是继美国学者哈特提出“新帝国”学说后,又一个帮助我们观察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的视角。

乔良:伊拉克战争揭开千年变局

乔良,《超限战》、《新战国时代》的作者之一,中国政策研究会国家安全研究会副秘书长,政府高层智囊之一。

伊拉克战争标志着新战国时代的开始

2500年前,伟大的先哲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正是周朝衰危,群雄并起的时代,我们在今天的世界局势里又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影子。所以我把今天这个时代称作"新战国时代"。

我们把伊拉克战争称作是新战国时代的揭幕之战。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们看到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我们为什么没有把这些战争叫做新战国时代的揭幕之战?是因为伊拉克战争与它们不同。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海湾战争看到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他们在遵循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共同遵守的规则,这就是主权国家的规则,他们为被侵犯了主权的科威特主持了正义,恢复了科威特国家的主权。

而科索沃战争似乎就没有这么充足的理由了,因为,科索沃战争是南联盟国家内部的事情,如果要对科索沃的事情进行干预,必须寻找新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是不符合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准则的,于是,西方国家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理由,就是人权高于主权。

之后就是阿富汗战争,美国无需更复杂的理由,因为它是直接和9.11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人向他们认定的恐怖主义罪魁———本·拉登和阿富汗发动了有效攻击。

但是,伊拉克不同了。因为直到今天,美国和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都没有找到非常正当的理由,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只有打破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的主权国家不可侵犯这样一个准则,而且不经联合国授权进行自主行动。

正是这些使我们看到了它可能导致一个并不美妙的开头———就是假如我希望得到这个东西,我希望达到我的目标,我就有可能不顾忌已有的规则,不顾忌已有的国际惯例进行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

“错位打击”明打伊拉克暗打欧元

我不想指责美国人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我也不想为独裁者萨达姆辩护,我只想探究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场新战国时代的揭幕之战。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霸权的流转过程。人类最初开始出现国家,出现战争的时候,人们是在争夺陆上霸权,那个时候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以及战争的目的,主要是攻城掠地,直接获得别人的财富。而到了后来出现了海上霸权,例如荷兰、西班牙、大英帝国这些曾经是非常强大的海上霸权国家,它的主要特征是争夺物流经济,它是为了控制海上通道,控制贸易,实现海上霸权。

那么到了今天争夺什么东西呢?既不是争夺陆上霸权,也不是海上霸权,当然这些东西会继续存在,今天的霸主们在争夺货币霸权。

当今的世界谁拥有货币霸权?那就是拥有美元的美国。我们知道,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诸多环节再重新回到货币资本。经过这样一个环节之后,人们就赚到了钱。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美国人似乎不是在用这种方式挣钱,他们在过去的十年间,整个GDP的总值增加了40000亿美元,达到了现在11万亿美元,也就是将近40%的增长,他们似乎不是靠着刚才我说的这种传统资本主义的方式在挣钱,它是在通过虚拟经济在挣钱。

美国的虚拟经济绕过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比如债券、股票、外汇、期货、房地产,利用这些资产做抵押,从银行拿到了贷款以后继续做生钱的生意,纯粹通过炒作资本就实现了利润的增值,实现了账面价值的增值。

美国人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积累财富,这和美国一直保持着强势美元的政策有关,当然最近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美国有可能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但是有一点美国不会放弃,就是要确保它的货币霸权。只要美国保持着货币霸权,只要美元继续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的经济就会继续从中获得好处,全世界的国际游资就会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经济就会继续坚挺。

但是,欧元的出现使美元遇到了挑战者。欧盟的经济同样是20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内,不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单位,开始使用欧元,这对美元的货币霸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现实挑战。如何遏制这一势头?这让美国当权者和金融寡头们很费周折。他们想到了战争,因为美国的货币霸权主要是靠军事霸权支撑的。选择哪个点来打?这个时候萨达姆就倒霉了。打伊拉克和打击欧元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美国的战争发动者看清了欧盟这个经济体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他们计算过,在战争发生前,欧洲每天消耗1400万桶石油,其中有700多万桶来自三个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拉克。这三个国家的石油日产量加在一起相当于欧洲石油日消耗量的一半以上。所以说,打这场战争是有可能扼住欧盟经济的喉头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法国、德国以及新欧洲、老欧洲的一些国家坚决反对这场战争的原因,而且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反对顺便把一个历史终结了,这就是雅尔塔体系。很多人都认为雅尔塔体系的终结是在美苏冷战结束之后,但是在我看来,那只是雅尔塔体系崩溃了一半,另一半还继续存在,那就是美欧的体系还在,北约还在,北大西洋组织以及欧洲和美国的联系还在。但是伊拉克战争之后,美欧像原来那样亲密联合行动的关系将不复存在。

中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为什么表现出两种态度

中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有两个态度同时出现过。一个是道义的态度,一个是利益的态度。战争开始前,中国与法、德、俄站在一边,是道义的态度;到了后来不在这个问题上吭声了,实际上是表现了利益的态度。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觉中国不仅仅用一种道义的面目出现,面对世界的政治文化和各种复杂问题,她开始把国家利益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不再像当初那样仅仅以一种道义的形象出现。我个人倾向于中国目前的态度,它是最符合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的态度,这个态度也说明中国正在学习做一个世界性大国。

相对来讲,有人可能因中国在道义上的形象不够明确而对政府或者政策提出指责,也有人因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获取的利益还不够多而做出指责,但是我认为,目前中国所采取的政策以及政府的态度是适当的,而且它是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这一点的。

根除恐怖主义一定要找到它产生的根源

我声明我们反对恐怖主义,但是反对恐怖主义不能仅仅以向恐怖主义基地发动战争作为唯一手段,反对恐怖主义,首先要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什么东西导致恐怖主义的产生?如果我们把时间段仅仅划在9.11这一天是不公正的。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东西导致了恐怖主义的产生,你只有找到了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最终根绝恐怖主义。

伊斯兰主义在今天有一部分是恐怖主义,但不能与穆斯林世界混淆在一起,恐怖主义即使是非常可憎的,非常残忍,非常令人厌恶的,但穆斯林世界有它生存的权利。如果世界上一部分强势人群使另一部分人一直处在弱势状态,就有可能逼使他发疯。我认为恐怖主义某种意义上就是绝望主义,一定是这些人无路可走了,他们才采取了这种罪恶活动。我们看不到生活得非常好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或者世界上其他的富翁们)一个一个都去变成炸弹,这是不可能的。

谈到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关注世界上的弱势人群,从弱势人群谈到第三世界,因为第三世界基本上还是弱势人群。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是实力在起作用,实力在占据着讲坛,所以第三世界如果要改变现状的话,我认为几乎没有其它的路可走。第三世界的出路,就是加入到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经济板块中去,才有可能搭上快车,可能发展起来。

郗士:今天的世界缺少共同理想

郗士,欧洲著名学者,意大利驻华参赞,著有中文著作《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中国》。

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国家希望看到一个新帝国的诞生,美国同时又认为自己正在奉行的是霸权主义政策。

美国人实际上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因为霸权主义是个贬义词,霸权主义与帝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说到帝国,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承担起责任,要给这个混乱的世界建立一套新秩序。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强国和大国,它也经常玩一些所谓帝国的游戏,但是它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美国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它到底需要什么。实际上美国人自己也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

美国与历史上的一些帝国是有区别的。二战前,当时那些反对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国家走到一起,那时它们有一个共同理想,就是反法西斯,这是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维,因此赢得了那场战争,同时也赢得了人心。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理想或者想法?比如说在伊拉克的这场战争,一些人支持并想参与进去,一些国家则袖手旁观,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所以现在在战场上的那些人,即使付出了生命,也没有赢得世界人民的心,更没有赢得伊拉克人民的心。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一个非常清楚的理念或是理想。

相比之下,“反对侵略”则是个非常清晰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很清楚的理论在指引,“反战”才会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以后也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赞成。

我认为这样一个趋势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方面本·拉登发起了一场理想主义战争,将世界局势拖入混乱,而另一方面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而陷入争吵之中。

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指引着我们将世界秩序建立起来,国家间在各自的利益上各取所需,这种趋势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坏的局面。

潘维:不是走向单极而是三分天下

潘维:著名国际政治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我认为,当今的“帝国”需要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是思想,一个超级出色的思想,与政治体制相关的一个超强的思想;第二个是超强的军事实力;第三个是一个超强的或者超越其它竞争者的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

在自由民主思想风靡全球的时候,也就是说当自由民主制度被整个世界看作是最强有力的制度的时候,美国可能成为罗马帝国的接班人;当我们看到美国的军事开支是其后的二十个国家军事开支总和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美国轻而易举就把科索沃摆平了,把第一次海湾战争摆平了,把阿富汗摆平了,把伊拉克摆平了的时候,我们觉得罗马帝国式的美帝国快要出现了;当我们看到美国在太空的科技力量的时候,甚至准备把太空军事化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美国的计算机等方面的力量的时候,我们觉得一个罗马帝国式的美帝国将要到来了……

但是,如果再仔细想一想,事情不是这样的。

首先自由民主制并没有能够风靡全世界。为什么我这样说?从最基本的逻辑上看,俄罗斯、中国、日本这些强大的国家里,并没有美国式的自由制度,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里,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扩散,带来是腥风血雨和失败。

其次,关于民主的想法是一个非常浅薄的想法,关于多数决定少数、数量决定正义的观念是一个非常浅薄的观点。民主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投票就是民主?假如你说民主是一个民主的程序,那我接着问民主的程序是什么?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人人都可以去投票,人人有投票权,这句话没错,但投票权之后又是什么呢?有投票权就代表你很有权利了吗?别人统治了你四年,你拥有一分钟的投票权,这能代表你很有权利吗?再说多数决定少数。如果一个社会分成两个集团或者是三个集团,你会发现相对多数经常是绝对少数,即使是多数,那么,多数跟正义有关系吗?多数跟科学思想有关系吗?多数跟道德有关系吗?

第三,我想简单地讲一下军事力量,在军事力量方面,如果我们看到了美国深陷伊拉克的时候,就像在越南一样陷到一个脆弱的伊拉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是应该受到质疑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科技上,假如我们看看美国拼命阻止其他国家获得已有的先进技术,你就知道一些国家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并不像新闻界宣扬的那么大。因此,我认为,在科技领域里,我们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但并不像我们听说的那么大,没有大到美国能够一统天下成为帝国的程度。

所以我对20年以后的世界格局这样预测:这个世界将有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它们是———美国、俄国、还有中国。

◆导报记者李梦济宁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