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战舰“杀手”

美国反舰导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问世以来,反舰导弹就在海战中身手不凡。1982年6月12日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辉煌的战果,使得反舰导弹名震一时,成为名副其实的战舰“杀手”。
反舰导弹明星闪耀
美国“鱼叉”反舰导弹。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又历经多次改进。本身可用作空对舰、舰对舰或岸对舰的反舰导弹已有多种。该型导弹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现有同类反舰导弹中,“鱼叉”导弹在海战中使用得最多。因其优越作战效能,“鱼叉”反舰导弹受到了许多国家海军青睐。
俄罗斯“花岗岩”反舰导弹。SS-N-19反舰导弹是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远程超音速巡航导弹。它可以从水面舰艇发射,也可以从潜艇发射。射程在500公里以上,发射重量为7吨,可装填各种型号的弹药。导弹在高空的飞行马赫数达到2.5,末端飞行马赫数可达3.5,被称为“航母杀手”。
法国“飞鱼”反舰导弹。MM-40舰对舰导弹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先由直升机探测目标,然后将测得的目标数据转发给发射舰。由于扇面发射角大,所以舰两端都装有发射架,不管目标出现在什么方位都可以及时发射导弹实施攻击。它不但适于装备多种固定翼飞机,而且也适于装备水面舰艇和潜艇。
新技术提升作战能力
在过去10年中,西方国家在反舰导弹的发展方面,主要是对现有的亚音速导弹进行改进。反舰导弹技术上和战术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首先是射程越来越大。前苏联“冥河”和法国“飞鱼”MM-38反舰导弹的射程均为40公里,比大口径舰炮略远一点。由于推进装置和燃料不断改进,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和小型涡喷发动机的采用使得反舰导弹的射程大幅度增加。“鱼叉”导弹在采用新式燃料后,射程大增。
其次是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反舰导弹的单发命中概率已普遍达到70~90%,由于水面舰艇尺度比较大,对制导系统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击中目标,而是要求命中要害,以增强攻击效果,使导弹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是突防能力明显改善。反舰导弹突防能力是指它依靠自身的性能突破对方防御体系拦截或干扰综合性能。突防能力强的先进反舰导弹一般具有超音速,有各种隐身、分身和防护技术,能拦截攻击弹道。
未来海战的“杀手”
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技术创新和战术创新的历史。世界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说明,在武器发展和战术运用上切忌步别人之后尘,对于经济和科技力量或者综合国力相对弱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
反舰导弹曾使海战发生过脱胎换骨的变化,因为它使小型、快速的舰艇和飞机拥有与大型战舰同样的威力。俄罗斯“库尔斯克”级949A型核潜艇则装备有24枚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达500公里。
可以预期的是,反舰导弹仍是未来海战“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