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国内仅存唯一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遗存
7月19日,记者从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获悉,万荣稷王庙在进行修缮测绘中,工作人员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题记为“天聖元年”(1023年)的一处题名。这一纪年的发现,为这座建筑提供了准确年代,确立了其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遗存的身份,成为国内仅存的唯一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
万荣稷王庙位于万荣县城西北稷王山麓太赵村北隅,2001年以金代建筑遗存被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现存大殿、戏台各一座。其中,大殿是稷王庙的主殿,原确认为金代建筑,坐北朝[注: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252平方米,历经元、明、清时期的多次修缮。
2007年,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对万荣稷王庙进行了田野调查,依据其建筑形制,初步判定大殿为北宋建筑,早于国保单位公布的金代,为慎重起见,该校师生在其后的数年中,从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和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分析等方面,对临汾、运城地区宋元建筑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更加坚定了对稷王庙大殿主体为北宋木构建筑的认识。
2010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以万荣稷王庙大殿为对象,申报了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中的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建筑精细测绘项目。同时,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开始对稷王庙大殿进行落架修缮。在目前进行的修缮后测绘中,北大师生于今年5月14日,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一处已不明显的墨书痕迹,墨书自右而左竖排三行,最右一行字体最大,因木材年久表面纹路扩大,现仅右侧的四个大字尚可辨识,左侧字体较小,似为题名。经表面湿处理后,可确认题记为“天聖元年”(1023年)。这一纪年的发现,为这座建筑提供了准确年代,确立了其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遗存的身份,改变了梁思成先生曾遗憾于国内未见北宋庑殿顶建筑遗存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