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都城辽上京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近日开始对千年前的契丹古国——辽国的皇城进行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主要对辽国首都辽上京皇城的乾德门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历时至少3个月。考古工作者预期会有新发现。
位于今内蒙古巴林[注: 巴林国(Thestateofbahrain),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岛屿组成。面积662平方公里,人口约46.6万,阿拉伯人约占60%,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里。]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始建于公元918年,后来金人沿用此城,前后历时300余年,至元初废弃。
辽上京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3.5公里,城墙高7米,分为皇城和汉城。其中,皇城为契丹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的宫殿、衙署所在,此次发掘的乾德门为其西城门。
1961年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公布辽上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内蒙古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勘测、试掘。然而在此后的40年间,对古城[注: 古城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的发掘工作基本陷于停顿。
为加快辽上京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在今后一段时间,考古工作者将对辽上京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考古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