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中犁出中国轨迹

【大事回放】2002年5月至9月,由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每次看到“青岛”舰靠上青岛港码头,某作战支援支队副师职教练舰长张涛锡心中总有一丝别样的感受。7年前,作为“太仓”舰舰长,他就是这样注视着一同航行的“青岛”舰劈波斩浪,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完成了中华民族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想起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程,张涛锡心潮澎湃,那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历史的惊涛在这里激荡。“我们的祖先曾对探索海洋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一次次的航海壮举中,环球航行始终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国外列强84次从海上入侵的耻辱。”对于中国的海洋史,张涛锡心中更多的是一种忧患意识。
圆梦的一天终于来了。2002年5月15日,由“青岛”舰和“太仓”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青岛港起航,踏上了环球征程。在132天的时间里,编队航行3.3万海里,先后跨越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途经15个海峡、水道,访问了五大洲10国10港。
“环球航行访问历时之长、航程之远、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它是中国海军对外交往史和人民军队军事外交史上的里程碑。”谈起当年的难忘经历,时任舰艇编队指挥员丁一平不无自豪。
环球航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三大洋上,中国海军编队7次成功地规避了大风浪区和强热带低压气旋对航行安全构成的威胁。”对于战风斗浪的惊心动魄,时任“青岛”舰舰长、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李玉杰至今记忆犹新。
对每一名参与环球航行的官兵来说,这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远征。官兵们航行一路、训练一路,完成了大洋舰机协同反潜、深海对潜搜索与探测、导弹超视距引导攻击、远洋战场救护和临检拿捕、防海盗等使命课题的演练。
132天的漫漫航程,环球航行编队创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4个之最和多个第一: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涉足的海域最复杂,经历的航道、港口最多;第一次带弹出访,第一次横穿大西洋……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环球航行绝不仅仅是一次能力检验之旅,它更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旅。
无论是在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还是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环球航行编队所到之处都会融入鲜花彩环和五星红旗的海洋。借助军舰这一方流动的国土,编队让海外华人华侨看到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祖国。登上舰容整洁、装备先进的祖国军舰,华人华侨们久久不愿离开。从小在巴拿马长大的郑老先生用手轻抚舰上的一件件装备,禁不住老泪纵横。他告诉随舰采访的记者:“1959年,曾有两艘台湾当局从美国购买的军舰途经巴拿马运河,当时我也曾登舰参观,但感觉不到一点自豪与骄傲,因为这些军舰上连螺丝钉都是舶来品。今天看到祖国制造的现代化军舰,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一路上,编队指挥员丁一平主动邀请与我停靠在同一码头的10个非访问国军舰的舰长来“青岛”舰进行友好交流;共有37个国家的92名武官应邀登舰参观或参加我甲板招待会。中国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展现的不仅仅是人民海军的风采,还有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形象,出访官兵把和平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五大洲。
首次环球航行,实现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远航和作战能力由近海走向大洋的新跨越,是人民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航。从此,人民海军的舰艇越来越多地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