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3式7.97毫米机枪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战”结束后,鉴于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水冷式重机枪强大的杀伤力,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许制造、装备水冷式的重机枪。这对于不甘心失败、一直想复仇的德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桎梏。于是,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德国人在这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只能另辟蹊径。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打造“第三帝国”的辉煌,德国军工部门开始着手将成千上万挺水冷式德莱赛M1918式轻机枪改造成气冷式轻机枪,这就是使枪的外形和供弹系统都作了较大改变的MG13式7.92毫米机枪。MG13于1930年装备德国国防军。可惜命运多桀,仅仅四年后,大名鼎鼎的MG34出现,MG13只好于1934年开始逐步从步兵部队撤装封存,至1938年彻底停产。大战爆发后,封存的MG13机枪被重新启用,主要装备二线部队。

机枪扳机分上下两个弧 -- 扣上面的扳机只能单发,扣下面的扳机才能打连发...

MG13在二战中主要是作为坦克机枪使用的 -- 虽然MG34性能出众,但MG13出道早。德国国防军早期的试验性装甲部队几乎清一色架着MG13:第一代的Panzerkampfwagen 1 -- 简称PzKpfw I,上面就架着两挺MG-13。1935年春,克虏伯公司在莱茵金属公司的Grosstraktor底盘上安装了多个新炮塔,制造了一个多炮塔怪物坦克Neubaufahrzeug -- 这家伙除了主炮塔居中,车体前后还有不同轴的两个小机枪塔,各装MG-13一挺。

此后又在MG13机枪的基础上几经改进,终于在1934年,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MG34问世了,并于1936年开始装备德军。

MG13性能数据为:

口径:7.92毫米

初速: 890 米/秒

射速:500 - 600 发/分

产品名称:MG13式7.92mm机枪

MG13 7.92mm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西蒙和祖尔公司

Simon and Suhl, DE

现状: 停产

用途:杀伤有生目标

概 述

德国自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将成千上万挺水冷式德莱赛M1918式轻机枪改造成气冷式轻机枪。这项工作由西蒙和祖尔公司进行,结果该枪外形和供弹系统都作了较大改变,并命名为MG13式7.92mm机枪。直到1935年,它还是德军中的最重要机枪。

当MG34式机枪出现后,德国人将MG13式机枪卖给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仍保留MG13式的命名;葡萄牙则改名为德莱赛M1918式7.92mm机枪。

结构特点

1.枪

MG13式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双臂杆式闭锁机构。双臂杆的回转轴在节套上,闭锁时双臂杆前端支撑枪机,击发后枪管节套和杠杆一起后退,杠杆后端遇到机匣上开锁斜面即行回转、开锁。枪机加速机构为杠杆凸轮式,加速凸轮的回转轴在机匣上。开锁后,枪管迫使加速凸轮回转,加速凸轮长臂迫使枪机加速后退。供弹方式为容纳25发弹的弧形弹匣,也可使用75发鞍形弹鼓供弹。发射机构可进行连发射击,也可单发射击。该枪设有空仓挂机,即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使枪机停留在弹仓后方。气冷式枪管可迅速更换。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配有弧形表尺,折叠式片状准星和U形缺口式照门。

3.弹药

该枪发射德国毛瑟98式7.92mm枪弹,弹壳为无底缘瓶颈式

性能数据:

口径----7.92mm

初速----838m/s

理论射速----75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双臂杆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或弹鼓

容弹量----

弹匣----25发

弹鼓----75发

全枪长----约1448mm

枪管长----718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或弹鼓)----12kg

枪架质量----11.4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U形缺口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mm枪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26.11g

弹头质量----12.67g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