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三)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还可以参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430页)中叙述的印度村社共同体的情况进行探讨。

十九世纪,在印度还存在一种从太古沿袭而来的,狭小的村社共同体,“这种社会的基础是土地共有,农业的手工业的直接结合,固定的分工……每个共同体各成为一个自足的生产整体,……生产物的主要部分,是用来满足共同体自身的直接需要,不是当作商品……在最简单的形态上,共同体是共同耕作土地,它的生产物则在社会诸成员间分配。同时,每一个家族都纺纱织布,以此等等为家庭副业。”印度共同体的生产方式,一夫一妻制父系家庭,男耕女织固定的家庭分工,也构成中国古代的原始的形态。不仅在印度,就是在东亚大陆也是具有普遍性。

印度村社共同体,是一个自足的生产整体。据《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资本论〉第三卷)记述,在共同体中,还有脱离农业生产的四种公职人员。这相当于秦汉时代县以下的乡官: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秦汉时代的乡是基层组织,属于自治团体的村社。黄河流域类似乡的共同体,早就见于记载春秋时代的情况。如齐国的三老,郑国的颍谷封人,卫国的仪封人等,都是共同体的公职人员。封人在汉代称为封君,他虽不是正式官吏,但地位却与王朝基层官吏相似,其家产已大大超过共同体的一般成员,故汉人又称之为“素封之家”。战国时代,列国争霸为动员人力、物力,就把这些共同体改为国家直接统治的公公邑,共同体已不能用公费维持三老生活,而使“三老冻馁”(《左传·昭公三年》),因而黄河流域的村社共同体就逐渐消逝了。但是象这样的共同体,在楚东江淮流域并未绝迹。在春秋战国时代,称为泗上十二诸侯,如鲁、卫、郑、蔡、宋等国,皆包括在此十二国中,这里还存在许多村社共同体。他们虽处于齐、楚、吴、载几个霸国之间,只是在维护其仅足自给的简单生活条件下,保存其内部组织,是无力也不能去抵抗霸国,谁强就服属于谁。老子为楚之苦县人,原属陈国(今安徽亳县地),他所反映的反战与小国寡民思想,就是在这种村社共同体基础上产生的。

据《老子·德经》:“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此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今本增不字,已失老子原意),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里纵使有可以杀伤十百人的利器,也是无用的。重死而远徙,就是不抵抗主义,谁来服谁,再不得已,就远徒他乡丛薄之中。战胜者既无从追捕,则虽有舟车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也无所陈之。他们远徙之后再建家园,从头做起,再回到原始社会,复结绳而用之。在闭塞,孤立的村社中,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古代地旷人稀,大有可以远徙处所。战国之于中、黔中的村社共同体,一部分就是江淮流域的村社人民,在那里重建的家园。

新建起来的村社共同体,只要不受外来干扰,在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劳动中,是会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世外桃园的。《汉书·地理志》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以鱼猎山伐为业,果菰臝蛤,食物常足,……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在和平环境里也可以出现几个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乐土。所以晋太元中(376-396)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也不是乌托邦,而是村社共同体存在之中的某些客观事实的反映。

古代村社共同在保持合耦共耕中,其贫富的分化,私有制的出现,也都是处于刚刚萌芽状态。因此在战国时代,在楚国境内也产生一种称为“神农之言”或“神农之教”的学说,这是以楚之村社共同体为背景的。《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就是一个以一夫一妻,男耕女织相结合而仅足自给的社会,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没有剥削的“贤者与民共耕而食”的社会。

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的存在,史籍中有很多有关记录,但人们多是习焉不察。例如:古以三十里为一舍,军队师行的信、次是以三十里为倍数,《诗·噫嘻》歌颂周成王亲耕籍田也是“率时农夫……终三十里”,说明人民私田也是在三十里之内。三十里就是古代一个共同体的生存空间。此外,《石鼓文》也说“为卅里”;《蛮书》说南诏每一佃农“每一佃人佃,疆畛连延,或三十里”。这都是说明农民耕田是分配于三十里之中,这是受古代共同体制约的。

周初一个共同体,大约以百室为率,可以形成四个合偶共耕组。一夫所能耕种的最高限额是百亩,周初彻取一千亩为徭役地租,剥削还算轻微,于是出现“十千维耦”,“千耦其耘”的场面。这样的合耦共耕,也出现《诗·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的安宁自足的共活。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从这样的村社共同体发展起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