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缘何而来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我们关中人的口语中,常常会听到“二百五”这个词儿,由“二百五”演绎而来的,还有“二球”、“二蛋”,简化一下,便是“二”。它的含义,大家都是明白的,这是针对那些“聪明的傻瓜”说的。聪明的傻瓜往往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却在说蠢话办蠢事。谁这样做了,大家便说他是“二百五”,或者说他是“二球”、“二蛋”、“二得很”。这词儿表面看来是贬意的,仔细想来,却并无恶意,甚至其中还含有某种善意,因为这样说时通常是带有告诫性质的。有时它也含有否定的意思,但这情形并不很多。

你可知道这“二百五”的来由么?

探本溯源,此事与秦始皇的坑儒有关。

焚书与坑儒,千百年来被认为是秦始皇暴政的代表作,不时被人所提起。略去焚书不说,单说坑儒吧。坑者,活埋也,秦始皇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活埋了四百五十个儒生,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屠杀。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毕竟是一次相当残忍的暴虐行为。

然而,秦始皇在坑杀了这四百五十名儒生之后,又杀害了七百个智识之土,却似乎为人所忽略。

秦始皇在坑杀了四百五十个儒生之后,因其中著名的卢生、侯生在逃,遍求不得,心中暗想,聚集在咸阳的儒生是杀了,但分布在各地的儒生如果再生事,又怎么办?斩草务必除根,不留余种。如果公开缉捕,势必引起骚动,或匿或逃,必然达不到目的。他朝思暮想,竟想出一个妙策:下诏求贤,限令各各地方官遍访名儒,推荐进京录用。各地方官员那敢怠慢,不到数月,陆续荐举进京的,竟达七百余人,秦始皇亲自召见询问,将这些人全部封为郎官。这些人意外地得到高升,一个个弹冠相庆,联翩入宫,舞蹈谢恩,真以为秦始皇求才若渴,重视恩宠他们呢。

转瞬已到寒冬。秦始皇忽然召见他们、说是临潼之骊山脚下,有一马谷,忽然长出瓜来,不知是何征兆?这些儒生,哪儿听见过冬天长出瓜来,不禁心中暗暗称奇。他们有的说这是祥瑞之兆,有的说这是不吉的征候。秦始皇说,你们这样说,到底都是空的,还是亲眼看一看再说吧。这些人那个不想瞧一瞧稀罕?都高兴地随着秦始皇去了马谷。原来骊山有温泉,流入马谷,温泉水热,至深冬犹有长青草木。水边种瓜,竟结数颗。这些儒生一看,惊讶不已,不禁议论起来。就在这时,头顶上土石如雨,从上压来,不多时辰,哭叫声中,这七百余人全部葬身于马谷之中。

将这两次坑儒的数字加在一起,秦始皇坑杀的当是一千一百五十余人,不仅仅是四百五十个。

可是,为什么秦始皇第一次坑杀了四百五十人,被人们念念不忘,而以后紧接着坑杀了七百多,虽为史料所载,却似乎被人们所淡忘了呢?

秦始皇坑杀了四百五十个儒生,首开了屠杀知识分子的先例。始作蛹者,往往最易招惹人们的忌恨。如同夏桀殷纣宠信女人扰乱朝政一样,凡听信女人的混蛋皇帝,大家便称他是桀纣。即使后来的某些皇帝,杀起读书人来,比秦始皇要多得多,例如清代康、雍、乾时的文字狱,历史学家也只是提一提而已,远没有秦始皇坑儒的影响这么大,给人的印象这么深刻。加之,自西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求”,儒家思想占了统治地位。秦始皇头一次坑杀的,全部是儒生,儒家的后裔,自然对这深仇血恨,要耿耿于怀了。后来杀的七百,大约并非是纯粹的儒生,所以时间一过,便不再被人提起。

秦始皇的两次坑儒,都是在关中进行的,知识阶层将第二次遗忘了,但普通的老百姓却并非那么健忘。秦始皇头一次杀了四百五十多个,这教训够深刻的了,然而未在咸阳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应该是有见识的聪明人吧,在秦始皇求贤的时候,本应有所警惕,但他们却为禄位所迷,如同贪食的鱼儿一样,高高兴兴地上了钩,结果糊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七百多比四百五十多,整整多了二百五十个,所以,人们便把凡看来聪明其实却愚蠢的人,称之为“二百五”,提醒人们牢记这血腥的教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