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巨钟之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钟楼迁到了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对于这件事,史书记载着当时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那口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年)铸成的钟“历世久远,神物有灵”不愿被人挪动;也有人后来说,钟置于室内恰如“戴瓮以呼”,当时本应当移到室外。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令人不解的是,如此重量的巨钟当时怎么搬到钟楼上的呢?西大街西段有个地名叫桥梓口,据说初建钟楼时,从那里搭建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事过两个世纪,钟楼迁移到今址时,又采用了什么办法呢?可惜历史没留下记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