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货币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有关渤海国货币问题,一直是渤海经济史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我国货币史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学术界对此有诸多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渤海国无自铸币,只行使中原旧钱,二、渤海国自铸币说,三、渤海国无自铸币,也不行使中原旧钱及以部分贵重商品充当货币。

从当时海东盛国的经济繁荣来看,如有自铸币,从理论上讲是应有其独特风格的,使人能看出具有其特殊属性。抛开无币流传于世,即在渤海境内的各种形式遗存,几十处遗址、几百座墓葬的发掘中,都没能出土一件公认是渤海国的货币,这是铁的事实。一种意见认为渤海亡后西迁,社会经济遭到严得破坏,契丹曾将都城中大量货历赐将士,似为不见自铸币之佐证。但就其货币属性而言,在渤海国境内的货币不可能让契丹尽数掳去。即使劫去的大部,也应流通于辽国境内。现辽境只有公认的辽代铸币及中原旧钱,且多为年号钱。就其货币功能而言,岂象鼎彝那样独一无二,况且渤海政权也非夜郎方国,昙花一现的政权。

“渤海国无自铸币,也不行使唐代铸币。”但并非不使用货币,也非无能力铸币,只是用生活当中贵重物品,如金银、毛皮等充当等价物,主要是在它的经济发达重要城市和某些商品方面。从其社会经济具有相当规模来看,很难想象交易中不用货币,而完全以物易物。《日本三代实录》记载渤海与日贸易中曾得官钱四十万,可证渤海对货币之需,唯渤海未能形成金属铸币流通。所得官钱乃余额,在日本就地交易用掉。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对日贸易中,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记载而已。但与渤渤海紧密相间的中原大唐无疑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况且又受唐册封,全面接受汉族的典章制度,并为其属国。在与唐频繁经济贸易中,无疑会得到更多唐代货币。在渤海同周边贸易中,唯以大唐为首要。因唐开元钱已流入渤海国,通过考古发掘已得到证实。但非做货币流入渤海,而是交往中的匮赠、赏赐,文化交流之需而进入渤海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