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具体区划
渤海全盛时为“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各地方行政体制一般是府辖数州,州辖数县,在重要的府治处又有“京”的建制。
五京制渊源于我国古代五行思想。我国的五京制始于唐朝。唐在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已有五京的名号,即凤翔西京,洛阳为东京,成都为南京,太原为北京,长安为上京。唐在实行五京制以后的第五年,大钦茂就被册封为国王,大钦茂很快地把五京制学了过来。大钦茂之世虽然有五京制,但还没有统一厘定州县。州县的确定到大仁秀时才应该说完善。
五京十五府一百三十县具体区划建置如下:
--上京龙泉府府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府辖龙、湖、渤三州。龙州与府在同一址,下辖八县:永宁、丰水、扶罗、长平、富利、佐慕、肃慎、永平。湖州在忽汗海(今镜泊湖)附近。渤州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南城子。
--中京顕徳府府址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下辖卢、显、铁、汤、荣、兴六州。显州与府在同一址,下辖五个县。卢州,以产稻闻名,当在海兰江流域,下辖五县。铁州在京西南六十里,下辖四个县。汤州在京西北百里,下辖五个县。荣州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下辖三个县。兴州在京西南三百里,下辖三个县。
上京到中京的陆路交通,自今渤海镇出发,溯马莲河南下,越过哈尔巴岭进入嘎呀河的狭长谷地,大体上沿现在的铁路或公路,经过春阳乡阳光村小城子、天桥岭一线,至大兴沟乡庙岭村南十里的渤海古城址及百草沟等地,南过依兰沟,到今延吉市北郊;又越过布尔哈通河,经龙井镇镇,直抵中京所在的今和龙县西古城。
--东京龙原府亦称栅城府,府址在今吉林省珲春境内之八连城址。府辖庆、盐、穆、贺四州。庆州与府在同一址。下辖六个县。盐州在今波谢特湾克拉斯基诺南两公里濒海处的古城址,下辖四县。穆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下辖四县。贺州方位不明,最少辖四个县。
上京到东京的陆路交通,自今渤海镇出发,其上段溯马莲河、越哈尔马岭、入嘎呀河谷一段,均与去中京的路段重合;至大兴沟以下离开去中京路,经今汪清县城、石砚等地,大抵沿今公路或铁路线,进入图们江谷地,然后沿江北岸东行,抵达八连城渤海东京。全长二百余公里。
--南京南海府府址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之镜城,下辖沃、晴、椒三个州。沃州与府在同一址。晴州在府西北百二十里,下辖五县。椒州在府西南二百里,下辖五县。
上京至南京的陆路交通,在图们江以上段,与其去东京路及中京路重合,然后上溯图们江或沿图们江谷南行,至今朝鲜会宁后,大体上沿今铁路线南达镜城。全程近四百公里。
--西京鸭绿府府址在今吉林省临江附近,下辖神、桓、丰正四州。神州与府在同一址,下辖三县。桓州即高丽故都丸都、今吉林集安。丰州即吉林安图仰脸山城,辖四县。正州在今临江县城
西北三百八十里、富尔河流域。
上京到西京的陆路交通,自上京至敖东城部分,与今渤海镇至敦化的公路重合,其下段自敦化
始,沿牡丹江谷及今公路线西南行,顺富尔河,经永庆乡、松江镇、二道白河乡,再沿铁路西行,经露水河、抚松县城,又沿公路和铁路线直抵临江。这条路线,也是渤海通向中原的“朝贡道”的陆路段,是渤海与内地联系最重要的路线。
除五京外,还有十五府。
长岭府,府址在今吉林省桦甸苏密城。
扶余府,府址在今吉林省农安。
鄚颉府,府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一带。
定理府,在今海参崴以东一带。
安边府,在定理府以北一带。
率宾府,在今绥芬河流域,府址在今黑龙江东宁大城子。
东平府,大概在今兴凯湖以北的穆棱河流域。
铁利府,推断在今乌苏里江以东一带。
安远府,大体在兴凯湖以东至海一带。
怀远府,应在安远府之北、铁利府之北地带。
另外,还有三个直属州:郢州、铜州、涑州,皆直隶于王廷。其中涑州近粟末水(松花江),
在今吉林市附近。铜州在今哈尔巴岭一带山区。
在厘定京、府、州、县的同时,渤海王廷对各地的行政机构与建制作了规定调整。大体上府设都督一人,与唐朝的都督府的职责相同,为三品之大员,负责全府军政事务的管理。州置刺史一人,也与中原的诸州刺史相仿,也称太守,负责全州的事务管理,为三品至从四品不等。县有县丞,相当于内的县令,为正五品至从七品不等。
渤海各地方的行政区划分及建制情况,是学习了当时唐朝较为成熟的经验,应该说是很完备的。这既是渤海统治者对其领土及广大民众行使管辖权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加速其政权向封建过渡的有力步骤,对于促进渤海地区的发展,打破某些地区闭塞落后的状态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