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出云尼子氏的兴亡
在日本战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大大小小无数的势力,有的家族名垂青史,传承至今。有的家族却一直默默无闻,最终淹没在这历史长河中,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下面我要谈论的尼子氏正是一个曾经辉煌一时最后也慢慢步入没入的家族。整个家族让大家最熟悉的人物大概就是尼子氏辉煌的代表尼子经久和为光复没落的尼子氏而不懈努力的尼子氏家臣山中鹿之介幸盛了吧?
尼子经久之后的尼子家不但没能有任何大的发展,反而越来越走向衰败,此刻的尼子氏就像是日落西山的夕阳。自从尼子氏辉煌的代表尼子经久殿下去世后,尼子氏就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不断频发中,渐渐地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最终山阴山阳的霸主地位终于被邻近新兴的毛利氏所取代。尼子经久这轮出云国的明月落下了,毛利元就这个安艺国的太阳又冉冉升起了。不得不让人叹息时代潮流的更迭,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好了我的感慨就到此为止吧,要不就会没完没了咯呵呵,下面我来向大家浅谈一下尼子氏的兴亡过程吧!
(下面的图片点击一下即可看到全图)

尼子氏的家纹00703/200732175059562.jpg' border=0 onclick="if(this.width=300) window.open('/WorldHistory/UploadFiles_5395/200703/200732175059562.jpg');" onload="if(this.width'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300')this.height='300';"
(一)尼子氏的起源
说到尼子氏的起源,不得不说到尼子氏的本家京极氏,尼子氏的前身就是京极氏的支流·宇多源氏的佐佐木氏。尼子氏的始祖为从南北朝時代一直到室町幕府初期都很有影响力的婆娑罗大名·佐佐木高氏(道誉)之孙高久。
高久的祖父高氏早在室町幕府初期就被幕府任命代替山名时氏任出云守护之职,只不过当时的出云国还是在山名氏的控制之下,受幕府任命赴任的高氏、开始与山名氏陷入对立关系,明徳之乱过后幕府没收了山名氏许多的领地,幕府重新任命京极氏为出云守护,分家的尼子高久为守护代,在高久决定在近江国甲良荘尼子乡(滋贺县甲良町)定居后,开始起用“尼子”这个姓氏。
(论述)
尼子氏的前身京极氏和许多家族一样也是一个乘乱而起的家族,可以说是他们看准了时机选对了主子,在得到主子足利氏的充分信任后京极氏开始崛起,尼子氏正是从这个京极氏中分流而出的,家族的分流对于主家有利有弊,控制的好可以让主家的势力分布更广,控制的不好等于是削弱本家的实力,甚至可能出现本家被分家所吞并的“下克上”的事情,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尼子氏正是“下克上”的代表家族之一。
(二)开创出云尼子氏
尼子氏真正开始创业是从出云尼子氏的第1代当主·尼子持久开始的。尼子高久生有两子,长子诠久,次子持久。据《佐佐木系图》记载,诠久继承了尼子家在近江国的领地;持久则作为京极氏的守护代于明徳三年(1392年)前往出云国入住月山富田城,成为出云尼子氏之祖。
此前,尼子氏主家京极氏在中兴之主高诠的领导下已经回复了一些往日的荣光。关于出云尼子氏之祖持久,也许是由于主家当主出色的领国治理,作为守护代的持久相比之下显得十分渺小,史料中对他的记述甚少,只在《日御崎神社文书》中有过两次关于尼子四郎佐卫门丞(持久)出面调停日御崎神社与杵筑大社之间领土争端的记载。持久的无所作为也有一些客观原因~京极家对各国人势力的保留大大限制了守护代的影响力,使得一些有力国人在出云的影响力与尼子氏相差无几。
似乎委任尼子氏为守护代主要是为了让出云国人意识到京极家的存在,其次则是监视国人势力,并不需要尼子氏过多代行守护权利。国人与守护代之间相互制衡,如此京极家便可轻易控制出云。在这样的治世之下,新兴的云州尼子一族平静的度过了四十余年,直到京都方面风云再起,又一个乱世拉开序幕。
(论述)
此时的持久作为分家只能隐藏自己的野心等待时机,由于主家现在还是十分强大的所以他一方面强化家臣团内部的联系,一方面又采取谨慎的外交手段,为积蓄出云尼子家的实力打好基础,持久虽然看起来那么默默无闻。其实他为尼子家今后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作为分家有的是自守本分,有的却一直在等待机会独立,尼子氏正是这样一个有这样野心的家族。
(三)脱离主家的尼子氏
虽然尼子持久为出云尼子氏开创了基业,但是尼子氏一直在主家京极氏的控制之下,不敢有大的作为。直到出云尼子氏的第2代当主(持久之子)尼子清定时期才开始有机会脱离主家的控制。尼子清定活跃之时,正是日本最混乱的时期·应仁之乱。
在他当守护代的期间,全力经营出云、隐岐两国,积极地跟出云国内的诸豪族周旋,为出云尼子家的繁荣贡献了不少。他作为当时山阴地区唯一的东军,辅助主君京极持清牵制了邻近的西军山名氏,并压服了不少出云本地的各方豪族势力,其战功获得了幕府的肯定。
应仁之乱后,本家京极氏由于忙于对南近江六角氏的征战,无暇顾及西国的出云。由于尼子清定(刑部少辅)在应仁之乱中的良好表现,尼子氏开始取代京极氏,成为被幕府承认的出云的支配力量。尼子家也逐渐从京极家独立出来。
(论述)
要说尼子氏的出现主要是抓住了“明徳之乱”这样的大动乱的时机的话,那么尼子氏得以摆脱主家“京极氏”的控制,成为独立的家族势力,就完全是因为尼子清定能够紧紧抓住了“应仁之乱”这样的大动乱乘势而起。所以说尼子清定对于尼子氏的独立是居功至伟的!
(四)最辉煌时代的尼子氏
(由于描写尼子经久的同类文章实在太多,所以本人下面也引用了不少别人的内容,当然个人评论都是我原创的)
尼子经久公画像

1458年(日本长禄2年,明英宗天顺二年),尼子氏最伟大的当主经久出生于月山富田城,取名又四郎。文明六年〈1474年〉被送往京都作为东军的人质,之后出任民部少辅,二十一岁时〈1478年〉归国。同年从父亲清定手上接过守护代之位〈也有说是二十五岁时继任〉,并拜受了主家京极氏京极政经的偏僻,取其“经”字,改名为经久。
由於尼子经久年轻又行事傲慢,所以在当地豪族、国人众中没有树立起权威。京极政经在出云的寺社土地被尼子经久侵吞,使尼子家与主家京极氏的关系日益紧张。
1482年(文明14年),幕府命令尼子经久上缴出云、隐岐的段钱。尼子经久无视幕令,私自扣押段钱。于是在1484年,幕府下达了征讨尼子经久的命令。出云的三泽氏、三刀屋氏、朝山氏等豪族纷纷叛离尼子家,起兵进攻月山富田。尼子经久兵败后被追放,投靠外公家真木氏,从此隐居了近两年。
京极氏以盐冶扫部介为新的出云守护代,入驻月山富田。而此时的京极氏与六角氏在近江连年征战。为支付战争开支,盐冶扫部介在出云地区征收重税,不仅导致民心背离,也给了卧薪尝胆的尼子经久以东山再起的机会。
文明十八年〈1486年〉元旦之夜,贺麻党按照惯例,进入月山富田城表演庆贺新年来临的“千秋万岁舞”;就在表演中途,贺麻党跟尼子经久等人里应外合,并放火制造混乱。盐冶扫部介冷不防有此一着,混乱之中唯有勉强接战,但此时大势已去;扫部介先杀死妻儿,再放火焚烧自宅,自己则在熊熊烈火中自刃。
事后尼子经久犒赏了山中胜重等部下,以及在夺城计划中居功至伟的贺麻党,而经久自身亦获回复守护代的原职。尼子经久夺回月山富田城的这一年,只有二十九岁。
同年七月,京极政经离开出云上洛,临行前把物领职〈一族之首领〉和出云、隐岐、飞驒三国的守护职位让给嫡孙吉童子丸,并把辅助的任务讬付给尼子经久及多贺伊豆守二人。就在京极政经离去后,尼子经久立即全面排挤多贺氏的势力,并把京极家让职的证书据为已有,以表示自己取代了京极家成为守护官。吉童子丸如同被流放,从此下落不明。
尼子经久在出云国树立自家的政权后,开始转动其谋略之轮,向统一出云的目标进发;而首要目标,就是出云国内最有力的国人众三泽氏。
某一次会议上,山中胜重在众目睽睽下跟尼子经久发生争执,让经久下不了台,结果经久给这位夺城功臣一个死罪。胜重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结果逃往三泽氏的领地寻求庇护。尼子经久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气愤难平,盛怒之下,下令把胜重的家室都囚在大牢。
之后胜重投到三泽氏三泽为国的麾下,表现得尽心尽力,最终得到三泽为国的信任。胜重向三泽为国表示对尼子经久恨之入骨,并希望三泽为国给他军队攻打月山富田城,作为报仇。三泽为国允许了他的请求,把大部分兵力拨给山中胜重。山中胜重率军来到月山富田城下,并没有立即进攻,反而秘密地向身在城中的尼子经久汇报军情。经久得报后,与城外的胜重军队前后夹击,三泽军死伤大半。
原来尼子经久与山中胜重早就定下计策,先让山中胜重在众人面前开罪经久,继而让他投到三泽氏麾下,再把他的亲人收进大牢等等一连串的苦肉计来骗取三泽氏的信任,再从中破坏他们的实力。尼子经久在富田城下得胜后,随即杀至三泽氏的本据地。三泽为国眼看得胜无望,只好开城投降,时为长享二年〈1488年〉三月。
尼子经久解除了三泽氏的威胁后,三刀屋氏和赤穴氏亦先后被降伏,而其余的国人众有见及此,亦纷纷投向尼子阵营。由此,尼子经久正式统一出云,向战国大名之道迈进。
此后的经久,着眼于附近各国的攻略;几年间,尼子家的势力不断壮大。永正五年〈1508年〉,雄霸西国的大内家第三十代当主大内义兴,拥立前将军足利义稙上洛,以图夺回失去了的权势;尼子经久曾应大内义兴之邀,到京都协助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最后却得不到相当的报酬,此事令经久怀恨在心。就在中央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的期间,尼子经久便暗中策划对大内家的侵略行动。
永正九年〈1512年〉,尼子经久向背叛大内家的古志为信提供支援。永正十五年〈1518年〉,派胞弟尼子久幸〈山中鹿之介的曾祖父〉攻打伯耆国羽衣石城主南条丰后守宗胜;另外派长子尼子政久攻打出云国大原郡阿用磨石城主樱井宗的。可是,就在这一役,让尼子经久初尝到锥心之痛。
尼子政久殿下头像

尼子政久,生于明应三年〈1494年〉,幼名又四郎。政久的母亲,是应仁之乱中享负盛名的东军猛将,人称“鬼吉川”的吉川经基的女儿,是个很有教养的人。尼子政久自幼受到父母薰陶,在文武两方面都能独当一面,尤擅于诗歌和吹奏横笛子;据说他曾侍奉后土御门天皇,是天皇练习奏笛的好伙伴。当时人们对他寄予厚望,称他为“花实兼备的大将”,是继承经久伟业的上上人选。
当尼子经久派出大军攻打南条宗胜时,磨石城主樱井宗的趁月山富田城空虚,毅然揭起反旗。尼子经久闻讯大怒,命令政久带领七千兵攻打磨石城。
磨石城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尼子政久遂决定采取持久战,静待城内粮尽,再一鼓作气把它攻下。政久每晚都在城外设酒宴,慰劳军士;酒到酣处,往往奏笛助兴。由于政久奏笛之技名闻遐迩,在城中的樱井宗的甫听到这悦耳的笛声,便知道奏笛者正是敌方大将尼子政久,遂下令士兵向奏笛者放箭。可怜尼子政久死于乱箭之下,终年二十五岁。
败军纷纷逃回月山富田城,向尼子经久报告战况。经久闻得噩耗,悲愤之情莫可言状,他决定亲自带领大军攻打磨石城,为爱子报仇。樱井宗的抵挡不住尼子军的猛烈攻击,最后城破-,尼子经久算是为儿子报了仇。
此后,尼子经久加紧了对邻国的攻略。大永三年〈1523年〉六月,尼子军进攻大内家在安芸的据点--镜山城;当时还是小城主的毛利元就选择投向尼子军,透过笼络城将藏田日向守直信,双方里应外合,才获得胜利。一代名将毛利元就,逐渐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翌年〈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尼子经久亲自策动伯耆国攻略。尼子军连陷数城,驱走了守护山名澄之,羽衣石城主南条宗胜亦遭逢战败而逃往因幡。是次伯耆攻略中,不少伯耆国人纷纷逃往因幡、但马的山名氏麾下,而大多数神社寺庙都遭到破坏、烧毁,后世称这场浩劫为“大永五月之崩坏”。
然而,就在这一年,大内氏不再沉默,大内义兴、义隆父子率领陶兴房等重臣入侵安芸,与南下的尼子军交锋。此役,毛利元就洞察形势,决定舍弃尼子而归顺大内。从此,尼子氏与毛利氏交战频繁,最后尼子氏更亡于毛利元就手上。
顺带一提,此时的尼子经久,已领有山阴、山阳十一国,计有出云、伯耆、因幡、石见、安芸、备前、备中、备后、美作、播磨、隐岐。(实际控制6国,其余为名义上臣服尼子氏) 是为尼子家的颠峰时期,后世更因此称经久为“阴阳一太守”。
尼子家的繁荣可以从以下家臣封地石高的多少看出来
《自尊上人江御奉加目录》中所记尼子分限帐:
御家老众
宇山飞騨守久兼 石见国内 17万7千7百石
佐世伊豆守清宗 备后国内 12万石
牛尾呀江守幸清 备前国内 10万石
中井骏河守纲家 美作国内 8万7千石
以上4名 4国 49万4千7百石
御一门众
尼子下野守久幸 播磨国内 10万石
穴戸大炊头 隐岐国内 7万石
京极相模守 备前国内 5万石
龟井淡路守 备前国内 3万8千石
朽木河内守 备前国内 3万2千石
以上5名 3国 29万石
中老众
大西十兵卫高由 备中国内 3万石
立原源太兵卫久纲美作国内 2万3千石
津森惣兵卫幸俊 美作国内 2万3千石
森胁市正 播磨国内 2万8千7百85石
山中鹿介幸盛 美作国内 2万石
本田丰前守家吉 备前国内 2万5千石
以上6名 4国 14万9千7百85石
御手回众
平野又右卫门久利 出雲国内 1万8千石
米原左卫门纲宽 备中国内 1万7千5百石
本田丰前守 备中国内 1万4千4百53石
佐世勘兵卫 备中国内 1万4千39石
佐世助三郎 伯耆国内 1万2千2百96石
牛尾太郎左卫门 伯耆国内 1万7千石
横道源介高光 隐岐国内 1万9百30石
横道源之丞清高 备中国内 1万2百43石
三刀屋蔵人 备中国内 1万43石
以上9名 4国 11万9千2百75石
侍大将
尼子式部少辅诚久 备前国内 9千9百石
秋上伊织介久家 备后国内 1万石
河副美作守久盛 备后国内 1万石
五月早苗介 备中国内 8千13石
本庄越中守经光 备前国内 8千13石
其它37名 9国 11万9千7百66石
足轻大将
加藤彦四郎 美作国内 5千2百17石
神西元通 美作国内 4千6百60石
古志玄蕃头 出云国内 4千3百72石
以上3名 2国 1万4千2百56石
军奉行
野村主税等3名 3国内 1万7千9百43石
惣侍众
三刀屋久扶等26名 8国内 10万7千6百75石
亨禄元年〈1528年〉,大内义兴病殁,由儿子大内义隆继任家督。四年后〈天文元年,1532年〉九州发生动乱,大内军连忙渡海,跟大友、少贰联合军对决。在这期间,尼子经久展开反击战。然而,尼子家内部发生重大事件,再次让尼子经久感到心灰意懒。
尼子经久的三子尼子兴久,从父亲处获得三千贯领地,当了个上盐冶的要害山城主,负责西边的防御工作。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所得的领地,并委讬家中宿老龟井安纲〈即龟井秀纲〉代他向父亲转达自己的意思,求父亲再加赐原手郡七百贯的领地。不过他的要求不被经久接纳,兴久便疑心是龟井安纲向父亲进了谗言的缘故。一怒之下,决定起兵叛乱。
尼子兴久在末次城战败后,投靠妻子的娘家,备后甲山城的山内直通。然而,此举亦无助于挽回劣势,始终兴久师出无名,最后只有失败的下场。兴久已是穷途末路,唯有自刃。当尼子经久看到儿子的首级时,蓦然回首,先是政久英年早逝,如今兴久作乱自毙,饶是久历风霜的经久,也不禁悲从中来。
天文六年〈1537年〉,年届八十岁高龄的尼子经久把家督之位传给政久的次子诠久〈后来改名为尼子晴久〉,自己则退居幕后。不过初上任的晴久,年少气盛,不听祖父的劝阻,执意对吉田郡山城用兵。一生驰骋沙场的尼子经久早就预料到自军会有失败的下场,便着令吉川兴经、本城常光等家中猛将假装投降大内,作为己方的内应,亦可以稍稍拖延大内军的行军速度,以期待冬天的来临,令大内军不能动弹,迫使敌人撤退。此计最终得到成功,亦显示了尼子经久的作战智慧。
天文十年〈1541年〉十一月十三日,尼子经久在月山富田城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终年八十四岁。法名兴国院月叟省心大居士。
西国地区势力分布图

(论述)
尼子氏在经久这一代的带领下走向了辉煌,一是依靠前人为他打好的基础,虽然他被撤去了守护代之职,但是侍奉了尼子氏几代的忠臣们却一直是跟着经久的,二是依靠经久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才让尼子氏得以不断吞并邻近的弱小势力,并迫使附近的中等势力臣服于他,虽然曾经有过被撤去守护代之职的耻辱,但是他却能够知耻后勇不但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且还发展壮大至极。有的朋友说他明明只实际控制了山阴山阳6国,为何却号称为11国呢?其实另外的5国是名义上臣服于他尼子氏的,虽然尼子氏没有派兵在那里,不过有什么战事他们还是得听尼子氏的,比如当时的毛利氏就是臣服于尼子氏的家族之一,但是之后这些势力中还是有3国在尼子家开始衰弱的时候又独立了。朋友们一定想问为何尼子经久不直接派兵攻打并接管这些势力呢?其实这个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主要是因为西国地区多为山地,本来人口就不如平原地区多,粮食生产也不如平原地区,如果不是因为尼子氏已控制了石见国的银山,还真不知道尼子氏那里来那么多的财力维持它的军团。2·正是由于第一点所以尼子经久决定把战略目标放在当时一直与尼子氏争夺西国控制权的大内家身上,东面邻近的几个小国已经臣服于尼子氏了,只要击败并吞并了大内氏就可以获得长门和筑前2国的海外贸易据点,拥有了更大的经济支持才可以有能力向上洛之路挺进!
防长之枭雄大内义兴公画像

大内义隆公画像

但是可惜的是当时的大内氏并不是一块很容易啃的骨头,大内家的当主大内义兴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对付的敌人了,他的儿子大内义隆也不是个好对付的主,虽然很多游戏里都把大内义隆刻画成了一个无用之人,其实这都是一面之词而已,大家想想看在他的养子大内晴持在世的时候,他率领了他那强大的家臣团发展是多么快?他1522年与1524年曾经随父亲义兴出阵;1528年父亲死后继任大内家家督。大内义隆就任之后便开始进攻北九州,并与大友义镇、少贰资元发生战争。1536年大内义隆从朝廷得到得到大宰大贰的官位,并且灭亡少贰家,完成北九州的攻略;同时也尝试进军京都,但是出兵连连失利,并且在1542年为尼子晴久所击败,并且在这一战中大内义隆的嫡子(也是养子)大内晴持也战死。
之后大内义隆失去对-的野心,沉迷于玩乐与文化事业,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而导致武治派的反弹。1551年属下陶晴贤发动叛乱,大内义隆于长门的天宁寺自裁,享年四十五岁,大内家也告灭亡。
大内义隆是一位注重文化与贸易的大名,本身也对和歌与连歌等京都文化事物表达很强的关心,并且与文化人有所来往;同时独占与明朝和李氏朝鲜的勘合贸易,将朝鲜的大藏经于日本出版;同时允许基督教的沙勿略于山口传教。大内义隆可以说是一个真正通晓文武,外交内政的全才,要不是因为他受养子之死的打击,毛利氏恐怕永远也只是大内氏的一个附属领主啊!
而尼子经久所在的时代正好是遇到了最强大的大内氏,并与其交锋多年,双方各自都消耗了不少实力,尼子氏统一西国的梦想就这样被拖了一年又一年,渐渐的经久也感觉到岁月不饶人了,尼子氏为了对抗大内已经消耗了过多的人力·财力·时间,如果经久一过世这个局面又有谁能继续维持啊。。。。。。而这时作为墙头草的毛利氏已经看出尼子氏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是大不如前了,相对于尼子氏大内氏的当主义隆就显得朝气蓬勃多了,所以毛利氏又从支持尼子氏的阵营转向支持大内氏。这对于尼子家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尼子政久不死,之后的尼子家或许能够继续顶住大内家的对抗,如果能等到陶晴贤谋反的那一年也许尼子氏就能统一西国甚至上洛也不一定哦,可惜这个毕竟只是幻想而已),经久带着他那苍老的身体又奋斗了多年,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四)步入没落的尼子氏
尼子晴久公画像

此时的尼子家,由经久之嫡孙尼子晴久及经久唯一生存下来的儿子尼子国久〈经久次子〉所率领的军事集团“新宫党”支撑着,全力跟大内及毛利家周旋。晴久可以说是一个很平凡的大名,说不上什么出色,也没有什么大的缺点,但是却对于自己很没有自信,就在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尼子晴久久手下截到一封来自毛利家的秘信,这封信是写给尼子“新宫党”的尼子国久的,内容大致是说毛利家已经准备援助国久的叛变行动。
尼子国久殿下头像

尼子诚久殿下头像

(论述)
作为当主的晴久一直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叔父国久和表兄弟诚久,加上“新宫党”作为尼子家的一股强大势力在尼子家十分嚣张,让本来就没有自信的晴久感觉到难以驾驭他们了。从巩固自身权利的方面考虑,晴久决定不管“新宫党”是否与毛利联合谋反,都要以这封信为罪证扫除“新宫党”这颗晴久心中的“定时炸弹”,在把国久和诚久骗到了议事厅后,大军包围了国久父子,国久父子在惊讶之下被一起处死了,之后晴久又派人包围了“新宫党”的驻地,放火焚烧了那里,并杀死了所有“新宫党”的成员,当然只有逃往京都后来成为僧侣的尼子胜久(诚久之子)幸免于难。尼子家从此步入了夕阳。
1555年陶晴贤与严岛败死后,尼子晴久趁机进攻石见,夺取石见银山,但是与毛利元就陷入拉锯战;1560年尼子晴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死于月山富田城。尼子晴久的叔父尼子久幸认为尼子晴久是一个思虑不周密、血气有娱但仁义不足的人。
其实晴久的策略太过不顾大局,如果他的眼光能够放的远一点也不至于让尼子家那么快走下坡路,经久留给孙子晴久的尼子家还不是太弱的至,少还有8国的势力(实际控制没有那么多),加上一门众“新宫党”的势力,毛利家还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大概是尼子经久没有想到学毛利元就之后那样的方法,也给孙子晴久·诚久和次子国久他们之间来个“三箭之训”吧,结果让家族内部互相猜忌,让晴久亲自断送了尼子家仅存的一只主力部队“新宫党”。自己折断了一支箭还拿什么和敌人作战呢?果然之后的尼子家是越来越没落了,想必晴久殿下临死之前也很后悔自己消灭了“新宫党”吧?(关于这段分析我个人觉得非常经典呵呵,如果尼子经久殿下之前也能想到给后代们来个“三箭之训”的话,尼子家会不会就没那么快没落了呢?)
毛利元就公三箭之训图

(五)走向灭亡的尼子家
尼子义久公头像

1560年父亲尼子晴久过世后尼子义久接任了尼子家的家督。义久接任家督的时候尼子家已经没有了以前西国霸主的实力了,顶多只有自保的实力,虽然这时边上大内家的威胁早已于多年前没有了,但是吞并了大内家不少旧领的毛利家却成为对尼子家最大的威胁。尼子家几乎天天都有毛利家间谍流传的谣言传到义久的耳朵里,偏偏义久的气量和智慧比起其父晴久更为差劲。由于尼子家和毛利家长期开战,尼子家的财政已经变得相当窘困,家老宇山久兼为了尼子家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私人财产来购买军粮给尼子家的部队,但是传到义久耳中却变成了,宇山久兼私自挪用尼子家的公款还接受毛利家的贿赂。义久听到这一消息后极为愤怒,不顾其他家臣的劝阻和宇山久兼的辩解将老臣宇山久兼给处死了,这样的愚蠢行为导致尼子家上下的离心离德,连这样忠心的老臣最后都是这个下场,没有多少人再愿意侍奉这样的主子了,于是尼子家不断有人投奔到毛利家。
毛利元就公画像

尼子家与毛利家的决战图

(论述)
最后在毛利元就的不断侵攻之下,1566尼子义久投降毛利家。毛利元就饶了尼子义久一命,但将其幽禁。尼子家到此灭亡。尼子义久不久后便出家,法号友林。毛利辉元时期曾担任毛利家的家臣。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尼子家心痛,如果把晴久殿下除掉“新宫党”比喻成是自断尼子家的一只手臂的话,那么义久殿下杀害老臣宇山久兼的行为无异于将尼子家仅存的一只手臂也折断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还能做些什么呢?最后尼子家终于在义久这一代被毛利元就所灭,尼子经久殿下在天上想必也会心痛的吧。。。。。。。。
(六)回力无天的尼子氏
尼子胜久公头像

山中鹿之介幸盛殿下头像

尼子家虽然被灭亡了但是在某些人心中却一直有着光复尼子家的梦想,那就是山中鹿之介幸盛!
天文十四年(1545)八月十五日,出生于新宫谷山中屋敷,幼名甚次郎。
父亲是尼子家重臣山中三河守满幸,母亲是尼子家臣立原久纲的姐姐。
在鹿之介年幼时,有一次与兄长一起被母亲叫到床塌前。在那,他第一次看到家传的鹿角三日月盔。兄长指着这副有着巨大鹿角前立的甲胄对鹿之介炫耀到:“甚次郎,这是咱们家传的宝胄,现在已经传给我了,等我十岁时披上它出阵斩敌首后,就是象父亲一样真正勇猛的武士了。”鹿之介羡慕的看着鹿角盔,胸口不停的起伏,随后低下头说道:“我也要戴上它,我也要成为真正的武士。”
母亲此时接着说道:“你们两个记住,主君尼子家的大恩永远也不能忘记,你们的父亲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后讨伐万恶的敌人毛利,让尼子家恢复以前的辉煌。”鹿之介将此训言时刻铭记在心,在后来的-仪式上,他眼中泛着泪光,心中默念兴复主家的誓言,对着鹿角三日月许愿:“愿我经历七苦八难......"。
十六岁时,继承了山中氏家业的鹿之介首次身披鹿角三日月盔上阵,一骑斩杀山名家的骁将菊地正茂,一战成名。成为浪人后的鹿之介依然想复兴尼子家.他在两年里周游各国,在京都东福寺,他碰到了已是僧人的尼子胜久,也就是尼子经久的二男国久的孙子.经过了解后,鹿之介纠集尼子的余党,决心奉胜久为尼子家再兴的家督.
天文二十三年(1554),新宫党之乱爆发。不久,国久、诚久等新宫党一族被当主晴久诛杀,当时年仅两岁的胜久被乳母抱着从新宫谷逃出,藏于吉田永源寺,幸免遇难。后来,在晴久的追杀下逃到备后德分寺。
永禄九年(1566),月山富田城落,毛利元就到处追杀尼子家的后代,尼子胜久又逃到京都的寺。
在那他被尼子家遗臣山中鹿之介、立原久纲等找到,拥立其还俗,开始兴复尼子家的计划。
织田信长公画像

(羽柴)丰臣秀吉公画像

永禄十二年(1569),在得到丰后大友家的呼应后,胜久等在出云的忠山起兵,半年之内收复了大半个出云国。但是次年,在月山富田城南的激战中,被毛利军重挫。天正三年(1573),兵败的胜久等依赖织田信长手下羽柴秀吉的中国地方讨伐军,守备播州上月城以求生存。但是播州的国人造反和毛利家的猛烈反攻令羽柴秀吉难以招架,最后奉织田信长之命撤军,胜久立刻陷入危机。同年七月,在以保住全城将士性命的条件下,胜久自尽而死,留辞世之句为“决断渡都之路差之千里,历经四方终归故乡。”出云尼子家的复兴之梦就此断绝。
(论述)
尼子氏的光复在当时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但是在执着的山中鹿之介的努力下还是有了一线生机,虽然尼子氏想依靠织田氏的强大来对抗毛利氏,但是织田当时已经树敌太多了,加上出云国当时已经是毛利氏重点看防的地方,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出云半国又被抢回去了,最终尼子家没能光复,我个人为山中鹿之介殿下的忠义和执着没能得到回报感到深深的惋惜,尼子胜久殿下比起尼子义久殿下来还是要过之的,至少他愿意为了光复尼子家而挺身而出,一直到最后战败也能为了捍卫尼子家的荣誉而自刃。
如果当时尼子胜久投靠信长做他的直臣的话也许今后也能拥有领土,但是他和鹿之介还是选择了夺回已经被毛利牢牢控制住的出云国,虽然最后他们的复国大业未成,但是他们这样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精神还是令人钦佩的!
最后再谈一下尼子氏的后人吧,尼子义久殿下与其2个兄弟在投降毛利氏后被流放到了安艺国,他们的子孙在关原之战后开始正式侍奉毛利氏的长州藩,也有人侍奉了水户藩。
纵观尼子氏的兴亡,不能不说是一个家族必然的发展结果,想要发展壮大久必须要得到:天时·地利·人合这3点,尼子氏的“天时”和“地利”并不是太差,最缺乏的就是“人和”这一点,真正灭亡了尼子氏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不团结导致了家族实力的不断削弱,安内方可攘外,尼子氏连安内之一点都没有做好又怎么去和别人争夺天下呢?真是痛哉!惜哉!
(以上存属个人论点,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先谢谢各位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