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实弹受阅飞行 已防不测(2)
“可以组织小机群参加受阅。”常乾坤肯定地回答。
聂荣臻听后非常高兴,指示航空局的同志回去后抓紧准备。
第二天下午,聂荣臻又专门把常乾坤和方槐等人叫到他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最后指示:“你们先搞个计划出来,过两天再来向我讲一下。”
回来后,方槐连夜起草受阅计划。经过两昼夜的苦战,空中受阅方案出炉,其主要内容是:空中受阅编队及人员组成;各型飞机20天的训练计划;受阅的序列、速度、高度等。
随后,常乾坤带领方槐等向聂荣臻汇报。空中受阅计划的技术设计、人员组织均由方槐负责,方槐向聂荣臻详细汇报了需使用飞机的型号、编队编组等有关情况。聂荣臻听得非常认真,并高兴地说:“好啊,我们有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给大典增添了气氛,你们要抓紧时间很好地组织训练。”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决定带实弹受阅飞行
在接下来的20天时间里,方槐和战友们抓紧时间搞训练。那时训练条件极为艰苦,一条跑道要飞三四种飞机,每天早上3点多就开始了,一般都是方槐先飞。
方槐告诉记者,在组织训练的同时,航空局领导考虑更多的还是安全问题。按空中受阅的需要,在飞行技术上要过硬,在政治上要绝对可靠。方槐向聂荣臻建议:鉴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时有国民党飞机骚扰事件,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熟悉飞行阅兵的人都知道,受阅飞机禁止带实弹。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史上是少有的。
1949年10月1日,方槐和战友们凌晨3点就起床来到南苑机场。5点整,全体受阅人员进入机场的各个工作岗位。16时,17架飞机组成的受阅纵队依次起飞。方槐率领的教练机编队最先起飞,接着是c-46运输机编队、轰炸机编队和p-51战斗机编队。起飞后,按照预演规定的航线、高度、速度进入通县双桥镇上空分层次集结。
16时35分,空中纵队接到地面指挥所受阅分列式开始的命令,依次由东向西分层次进入受阅航线。p-51战斗机编队首先以整齐的“品”字形通过天安门上空,轰炸机编队接着以“一”字形通过天安门上空,随后是呈“品”字形的运输机编队,最后是由方槐率领的3架教练机编队。当教练机编队飞临天安门上空时,全队推、拉机头三次,代表人民空军向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敬,向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致敬!广场上,30多万军民看到自己的空军后都禁不住欢呼雀跃,群情激奋,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