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
基辅会战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以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入侵德军分为3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26个师由勒布元帅指挥,从东普鲁士出发,穿越波罗的海三国,以列宁格勒为目标;中央集团军群49个师由包克元帅指挥,从华沙地区出击,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直取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39个师由伦斯德元帅指挥,面向一望无际的乌克兰麦田,以基辅为目标。
苏联对德国的突然进攻显然没做好充分准备,一天之内苏军1200架飞机便被击毁,其中800多架还未来得及起飞,苏军防线在德军的闪击下被迅速突破,德军以极快的速度向纵深推进。至7月9日,苏军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人员和武器损失过半。德军在三个方向上推进了300--600公里,北路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离列宁格勒较近的大城市普斯科夫,使列宁格勒面临严重危险。中路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攻占了明斯克。南路伦斯德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日托米尔,进逼基辅。
7月16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攻占了斯摩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正当古德里安等德军官兵踌躇满志地准备杀向莫斯科时,希特勒却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方向的作战,而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他始终认为这两个目标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不顾他的将军们的再三劝说,于8月21日发布了第34号训令,坚令古德里安兵团南向,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自对苏开战以来,伦斯德的德南方集团军群进展不如中央集团军群那样顺利,虽然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一路向东南挺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左翼第6集团军却在基辅前方的第聂伯河西岸被阻。
乌克兰首府基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的交汇处。第聂伯河由北向南弯曲注入黑海,与其上游的支流杰斯纳河构成了一个大s形。德军计划目标是夺取基辅,并在一巨大的舌形地区中,将布琼尼元帅的苏西南集团军群围歼。这一个舌形地区北起杰斯纳河北岸的图比齐夫斯克,南达第聂伯河河湾的克里门巧格,西以基辅为顶点。
担任包围作战任务的是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兵团和第2集团军。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从图比齐夫斯克以西渡过杰斯纳河向南挺进,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尼;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从戈梅尔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则从第聂伯河河湾上的克里门巧格向北进攻,与古德里安在罗姆尼和罗赫维策地区会合,把第聂伯河西岸的大约6个苏联集团军切断在大河曲一带;施普拉格的第17集团军负责把苏军牵制在切尔卡赛以北第聂伯河河湾,同时掩护克莱斯特的左翼;赖希劳的第6集团军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进入基辅,并开始围歼这批苏军重兵集团。
退守第聂伯河东岸基辅及附近的苏西南集团军群(辖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共约6个集团军,由西南战区司令布琼尼元帅指挥,试图凭借第聂伯河天险抵抗西岸的德军;依托基本东西走向的杰斯纳河阻止北面德军南下。
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2装甲兵团突然调头南下,第二天就突进到杰斯纳河北岸。斯大林急忙打电话给防守杰斯纳河的布良克斯方面军司令员叶廖面科,告诉他大本营决定将新组建的第21集团军调归他指挥,并说:“如果你答应打败古德里安这个下流的家伙,我们还可以给你调去几个航空兵团和火箭炮连。”叶廖面科自信地向斯大林保证说:“我想打败古德里安,并且一定能将他打败。”
叶廖面科在领袖面前夸下海口后,随即指挥布良克斯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第43集团军在杰斯纳河西端顽强阻击古德里安的渡河攻势,同时以10个步兵师和若干个坦克师,对古德里安兵团的左侧翼发起了强大的反突击进攻。但叶廖面科的攻势并没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