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雷
哈贝雷
。
1976年7月,为了救出被扣留在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的105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哈贝雷(希伯来语:“小伙子们”)断然采取了“奇袭恩德培”的作战行动,从此在世界上一举成名。
哈贝雷并不是以色列的常设部队。当时巴勒斯坦游击队劫持了法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b客机,并迫使它降落在恩德培机场。随后,游击队员又将旅客中的以色列入挟持为人质。做为一种应急措施,以色列政府临时从空降兵部队和格兰旅中选拔出一些人员组成了哈贝雷。换句话说哈贝雷是一支拼凑起来的部队。虽说是临时拼凑,但哈贝雷的队员都有高度的作战能力和在困境中作战的职业军人意识。他们的指挥官肖姆龙准将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将才。所以通过短时间的训练,这支拼凑起来的部队竞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以色列这个人口不足300万,国土面积很小的弹丸之地,竞能培训出世界一流的特种部队,是有其原因的,以色列在建国后的30年间经历了4次全面战争,同时不断受到游击队的袭击和爆炸威胁。而特种部队正是以色列处理这种事件时手中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
特种部队的 历史
以色列是在1948年5月宣布独立的。它诞生伊始就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战争。当时以色列的人口只有65万,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拿起枪,以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战争。到了1949年停战时,以色列人保住了这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国家,但也为此付出了6000条生命的代仇。
以色列人在血的体验中明白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这个道理,进而他们发展了这条理论,不单要攻击对方,而且要把对方的指挥部找出来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为此,在1953年他们开始着手培养具有熟练使用各种武器,能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并能安全返回基地这种能力的部队。这支部队以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和派尔马契的剩余力量作为中坚构成,并被授予了第101部队的番号。这期间,以色列公布了18岁以上的男女都要服兵役的征兵制度。对于以色列这么一个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要保‘持一个不相适应的数目庞大的军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采取了保持军中骨干人员,其余人员在72小时内可以动员到位的独特军事体制。作为骨干部队,并能达到特定的战术效果,从这个构想出发诞生了伞兵部队。
1954年,101部队和伞兵部队合并,改名为第202空降旅。在本来就拥有高度的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可以轻松地在敌后降落的机动力的第202空降旅,仅在1955年1年间就执行了10次报复行动,这些行动限于距以色列边境以外5―10公里的范围内,而且只在夜间执行。一般是以班为单位,当然除了空降作战以外,他们经常是作为强力步兵来被使用的。他们对每一次行动都要有一个总评。为了把任务执行得更彻底,就需要让对手把他们当作瘟神一样感到恐惧。这期间人员损伤和获得战果的比率是1:10。在以色列,谈到特种部队,首先指的
就是空降旅。
1956年10月的第2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首次采取了名副其实的大规模空降进攻。战争的舞台设在西奈半岛埃及军队防线后的战略要道米特拉山口和苏伊士湾的图尔空军基地。10月29日,一支空降部队在米特拉山口降下并且控制了这一地区。4天后的l!月3日另外一支空降部队在图尔空军基地降落并占领了该基地。这两次行动为后来的西奈压制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以后,空降旅做为国防军的主力兵种在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旅从应征的人员中挑选志愿者以3个人为一个单位进行伞降、冲锋枪、机关枪、反坦克火箭筒、迫击炮等武器的使用训练,还有空手道、拳击、柔道等格斗技巧和沙漠中生存方法,穿越敌人阵地生还的方法的训练。在实际作战中他们采取和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相同的以12个人
为一组的作战编成方式,因为任务极其艰难,所以队员的年龄均限制在30岁以下,超龄的人员要转入步兵部队继续服役。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第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