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业市场混乱亟待行业标准

家庭装饰必不可少的窗帘在平时极少引人关注,但真正需要购买窗帘时,却发现其中问题重重,一些窗帘市场的不规范经营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料价格低辅料来找补
记者在某窗帘市场调查时,遇到了正打算买窗帘的胡小姐,她在这个窗帘市场里逛了两三个小时都没拿定主意买哪一家的窗帘。她告诉记者,原本以为买窗帘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询问了几个商家,发现他们的面料、配件价格、计算方法都不一样,她家的窗户有的商家说算上褶皱需要8米,有的却说要10米,还有一些窗帘杆、挂钩价格都很贵,有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面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利用窗帘褶皱多卖面料、窗帘辅料价格高于主料都是窗帘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以窗帘辅料为例,买窗帘时消费者往往会把砍价的精力都放在主料上,因此不少商家只能压低面料价格留住顾客,而商家需要的利润就要从辅料里赚回来。
行业门槛低致市场混乱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了某窗帘品牌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果然在窗帘面料的价格上非常大方,但算到窗帘杆、金属扣、花边、吊坠等辅料时,销售人员就很不愿意松口了,屡次表示他们用的辅料质量款式都“特别好,一分价钱一分货”。
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秘书长胡中信表示,目前,我国窗帘市场在产品标注、染色牢度、洗后尺寸变化等方面都没有明确标准,同时窗帘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品牌度不高,商家往往通过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导致其在购买尺寸、辅料价格上做文章。
胡中信建议,在购买窗帘时不要只紧盯窗帘面料的价格,辅料材质、价格也要货比三家,尤其是在签合同时,更应该与商家约定主料与辅料的详细购买情况,并且与市场方面也要签订合同。
窗帘市场需加码管理
对于窗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经营现象,澳中佳缘窗帘布艺精品城副总经理程毅表示,现在家居市场转向冷清,想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不俗的业绩,必须提高经营透明度,所以他们对商家的服务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商家乱报米数、随意提高辅料价格被消费者投诉将受到重罚,“市场需要引导商户在面料材质、花色上良性竞争,而不是打价格战”。
程毅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与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共同发起了“窗帘布艺品牌十大AAA明星店评选”,主要将在质量、服务、信誉、价格等消费者最关注的几大方面进行评定。以价格为例,产品的综合毛利润不得超过售价的50%,尤其是在尺寸上不能出现利用褶皱多卖的情况,并且安装到室内的窗帘产品必须与样品一致。
胡中信表示,此次在全北京市内开展的明星窗帘店评选,既能够让消费者了解购买窗帘的知识,提高商家的透明度,同时也能为协会方面提供一些实际数据。如果数据翔实,协会方面可能会在未来出台购买指导意见,例如告诉消费者各种窗帘的价格“警戒线”,低于多少价格的则是低于成本价,窗帘质量就可能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