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应注意合理用药
新华网重庆4月11日专电 晚上入睡困难、频繁惊醒,白天精神萎靡、嗜睡,这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专家提醒帕金森病患者,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黑白颠倒”。而对于药物疗效减退的患者,可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以改善睡眠症状。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活动现场,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反映,晚上睡觉时夜尿频繁,更有少数患者在睡眠中帕金森病会发作,导致睡眠不佳。而白天由于药物的作用,常常又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的症状。
专家介绍,有六至九成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一部分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运动障碍所致的翻身困难或痛性抽搐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授建议,对于睡眠“黑白颠倒”的患者,首先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而对于夜尿较多的患者睡前减少喝水量及排空膀胱。特别是应调整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及给药时间。对于一些服用时间离睡眠时间太近就会引起失眠的药物,最好改成早晨服药或减少剂量。以翻身困难、痛性抽搐导致失眠的患者,睡前追加小剂量的多巴胺可改善睡眠连贯性。白天嗜睡或睡眠发作需注意调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剂量。此外,对于病程较长、已出现药物疗效减退的患者,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可明显改善睡眠状况。
专家提醒:不要放过帕金森病早期的“蛛丝马迹”
专家介绍说,帕金森病早期可能发生嗅觉消失、便秘、睡眠障碍等问题,可以通过嗅觉检查、影像检查等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最容易通过震颤和动作迟缓等症状诊断。”
据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一般分以下情况:静止性震颤,肢体在静止时出现不自主的有节律颤抖;肌强直,患者感觉关节僵硬及肌肉发紧,会出现表情呆板的“面具脸”;运动迟缓,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变慢;姿势和步态异常,如起步困难,一旦开步,步伐小而快,不能及时停步。有时患者还会合并出现语言减少和声音低沉单调、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
全球一半帕金森患者在中国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专家称知识分子帕金森发病率比普通人更高
美研究显示帕金森氏症与基因变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