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家长要注意什么?
牙齿,是人的一张名片,微笑的时候露出一口明眸皓齿,自然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一口好牙,是得从儿时出牙前后就开始呵护的,因此,当宝宝开始长牙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向医生咨询:宝宝长牙了,该注意些什么呢?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一副是恒牙。宝宝牙齿生长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宝宝以后脸型的发育、恒牙的生长,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全身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宝宝出牙前后,家长就要对其极为细心地呵护。那么,宝宝准备要出牙了,爸爸妈妈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出牙时间早晚有差异
补充丰富的营养,让乳牙正常生长
人体牙齿、牙槽骨及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足够的钙磷是形成牙齿的基础。食物中的钙主要来源于乳类及乳制品,这些食物不但钙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宝宝理想的补钙来源,其他食物如粗粮、黄豆、海带、黑木耳等含有较多的钙磷铁氟,有助于宝宝牙齿的钙化。为了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得经常抱宝宝去户外晒下太阳,因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3。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造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蛋白质来源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性食物如蛋类、鱼类、肉类,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谷类、干果类等。
充足的维生素对牙齿的发育也极为重要,它不仅有按摩牙龈和清洁牙齿的作用,还能促进颌骨的发育:钙的沉淀及吸收需要维生素D,骨胶和牙釉质的形成需要维生素C、维生素B,牙龈组织的健康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C。
出牙预备期,牙龈刺激少不了
孩子长大到4个月的时候,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宝宝还太小了,不会吞咽,还是不敢开始尝试给宝宝添加糊状的食物,殊不知,这样会缺乏对牙龈的有效刺激,最终影响到宝宝牙齿的萌出。当宝宝长到4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要开始给宝宝添加泥糊了,首选的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后期如土豆泥、蛋花泥、苹果泥等,都可以开始给宝宝尝试,这样不但可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还能刺激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使宝宝更好的发育。
乳牙“破土”期,让宝宝学会咀嚼,锻炼牙齿功能
当宝宝长到6~7个月时,牙龈摸上去硬硬的,口水也多起来了,很多家长都知道:这是宝宝的乳牙开始“破土”啦。此时宝宝唾液中的淀粉酶功能已慢慢趋于完善,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一些饼干等食物,刚开始宝宝可能只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去,慢慢地,他就会学着用牙龈磨碎食物,尝试着咀嚼,这些咀嚼动作都是有利于乳牙萌出的,通过咀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可以得到更好的发育,这样就有利于牙齿正常萌出并排列整齐。
口腔清洁很重要
宝宝的牙齿快要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每次喂食后,将宝宝抱住,让他头稍微后仰,然后将消毒纱布缠绕在食指上,再蘸上温白开水,将他的舌头及牙龈处的食物残渣擦拭干净。等宝宝长出牙后,就要帮他刷牙了,并让他慢慢学会自己刷牙,刷牙的时候,牙齿的里面、外面、咬合面要依次清洁干净,以有效清除牙齿及牙龈处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为预防龋齿打好基础。在牙刷的选择上,可以选用较软的儿童牙刷,有两排毛束,每排4~6束软毛为宜,每次用完后,应将牙刷甩干水分,毛束朝上,放在通风干燥处,以保持洁净。
出牙时伴随的其他问题
流口水:宝宝开始长牙时,口水会流个不停,这是因为萌出的牙齿刺激了牙龈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多,再加上宝宝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分泌的口水自然会流出来,这是出牙期的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之后会慢慢消失。但因唾液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导致皮肤发红或出现疹子,因此,父母要给口水宝宝备一条纯棉的口水巾围在脖子上,并注意及时帮宝宝擦拭口水,如果皮肤有发红现象,可涂抹一些药膏,如果皮肤已经有点破溃了,则一定要去医院看看。
牙龈发痒:牙龈发痒会伴随宝宝出牙的整个过程,宝宝可能会见到什么都想去咬,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这既可以缓解因牙龈发痒带来的不适,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经常咬太硬的东西,否则极可能使牙龈受伤或神经受损,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出牙。另外,由于牙龈不适,宝宝还可能会经常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这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甚至引起颌骨发育畸形等,因此,若出现这种行为,需要家长及时制止。
烦躁不安:出牙前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症状,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一些玩具分散下他的注意力。如果这种哭闹烦躁是由牙齿萌出时牙龈发红肿痛所致,可以用纱布蘸些冰水擦拭肿胀的牙床,以达到按摩和冰敷的双重功效,同时,还可以给宝宝做些脸部按摩,以放松脸部肌肉,达到较好的缓解效果。
发热: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状况良好、食欲可,就无需作特殊处理,只需多喂宝宝喝些开水就可以了,但如果体温超过38℃,并伴有拒奶、哭闹厉害等现象时,则应及时就医。
文章来源牙科医学之窗http://www.kouqiangwang.net/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