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 警惕吃出来的癌症
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定的世界癌症日,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Togetheritispossible)”,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专家提醒大家,一些看似很寻常的小习惯,长期下来也会导致癌症。
长期错误饮食易致癌
“除了吸烟环境污染等这些元素导致癌症发生外,有些癌症还是"吃"出来的。”安主任介绍说,现在人们高脂、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缺乏微量元素、过量饮酒等不健康、不均衡的饮食习惯,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品的人,结肠癌、乳腺癌、胆囊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的发病几率比一般人要高。而每天以红肉(猪、牛、羊肉等)为主食的人,患肠癌的比例比少量肉食者高2.5倍,患胰腺癌的危险性也随食入肉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经常吸烟的人易患肺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另外,喜食过热饮食、常食酸菜和霉变食物的人,易患消化系统癌症。因此,建议大家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
健康膳食能预防癌症
研究发现,常吃蔬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和某些植物化学物质,能对致癌物质和促癌因子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普通人每天摄入500—1000克各类蔬菜,能够起到防病、保健作用。其中红薯中含有一种叫氢表雄酮的化学物质,可以用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能促进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细胞素的分泌,激活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溶解作用。番茄红素可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并对胃癌、肺癌有预防作用;甘蓝类蔬菜中含有的硫甙葡萄甙类化合物,经常食用可预防胃癌、肺癌、食道癌及结肠癌的发生;胡萝卜、南瓜等蔬菜可预防肺癌的发生;大蒜经常食用,可使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30%。
小毛病不治 拖成大问题
很多癌症患者,都是由一点小毛病不及时彻底治疗,而最终导致癌症发生的。如:久治不愈的胃酸分泌缺乏、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多发性息肉患者,最终易导致胃癌发生;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患者,易变化为肝癌;结肠息肉、经久不愈的肛瘘,患有肠癌或直肠癌的可能性大;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症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胆囊癌。很多人在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都会后悔不已,一经医生分析,往往都是由一些小毛病发展而来的。因此,无论是患何种疾病都不要一拖再拖,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像乳腺癌、直肠癌、卵巢癌等这些肿瘤有很强的遗传特性,如果您的家人中有这些肿瘤发生,一定要格外注意,定期去做相关的医学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致癌因素中的主要杀手是哪些
吸烟是排名第一的杀手。约20%的癌症死亡都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起始越早,癌症的发病几率越高。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吸烟除了与肺癌关系最为密切,还与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肾癌及宫颈癌等十余类肿瘤相关。吸烟者肿瘤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每日吸烟量越多,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烟龄越长,诱发癌症的危险性就越大。有效地控烟可明显遏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我国拥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烟民大军,达到3亿,再加上被动吸烟者数目难以想象,如何有效控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而对吸烟者来说,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应当记住: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越早越好。
不健康、不均衡的饮食习惯。高脂、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缺乏(碘、锌、铜、硒等)微量元素、过量饮酒等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每天进食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或能降低患癌风险,而且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士一般亦较少超重。适度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以及避免过量食用加工肉类,有利于控制癌症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部分酒精饮品的过量饮用都是引致多种癌症的成因之一。因此,减少酒精饮品的分量能有效地降低患癌风险。不要依赖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而是建议人们应该从食物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素。
其他一些致癌因素。如环境污染等,可能导致致癌物质长期刺激,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