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张样片看画质表现 松下GF1抢先试用
中国未发布,日本版松下GF1尝鲜
松下可以说是Micro 4/3系统的先行者,一年以前,它发布了该系统的首款量产机G1,虽然相比较单反,它在便携性上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也没有在视频拍摄上占得先机,但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新概念相机走向成熟的希望。随后,松下又推出了可拍摄视频的GH1,但这款相机我们在大陆并无缘见到。松下的两款Micro 4/3相机,在中国低调的让人吃惊,以至于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它们。

09年夏天奥林巴斯推出的E-P1,算是Micro 4/3系统的第一款成熟之作,小巧便携的机身终于发挥了这个新系统的最大优势。反观松下依然是G1和GH1两款更类似于单反造型的产品,大家都在期待何时它也有一款类似于E-P1的机身亮相。终于年底时,松下的第三台Micro 4/3系统机身GF1的发布,让期待变成了现实。

松下GF1内置闪灯,相比奥巴E-P1是优势

GF1在日本的定位更加偏向女性用户

但在中国,GF1依然是专业的象征,机身颜色少了白色是个遗憾

20/1.7饼干头,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所在
由于松下(中国)的动作总是比海外慢一拍,GF1在日本欧洲甚至香港都已经卖的满堂彩,我们在大陆则依然没有等到GF1的消息。不过,我的一位同事,已经按捺不出尝鲜的心情,出动小恶魔,从日本败回了日本版的GF1套机,当然是搭配那颗备受期待的20/1.7镜头。由于在日本购买的GF1只有日文菜单,没有中文和英文可选,不便于大多数读者理解,因此我们这次先不进行正式的评测,先放出一些实拍样片解解馋。松下本周五即将在杭州正式向大陆推出GF1,详细评测将在我们拿到大陆市售版本之后为大家奉上。
GF1及20/1.7镜头详细规格表
类型
类型
镜头可换的数码相机
录制载体
SD记忆卡、SDHC记忆卡
图像传感器尺寸
17.3 x 13.0毫米(采用4:3宽高比时)
镜头卡口
微型4/3卡口
图像传感器
类型
Live MOS传感器
总像素
1310万像素
相机有效像素
1210万像素
彩色滤镜
基色滤镜
除尘系统
超声波滤镜
录制系统
录制文件格式
静像:JPEG(DCF, Exif 2.21)、RAW、对应DPOF
带配音的静像:JPEG(DCF, Exif 2.21)+ QuickTime
影像:AVCHD Lite / QuickTime Motion JPEG
宽高比
4:3, 3:2, 16:9, 1:1
画质
RAW、RAW+精细、RAW+标准、精细、标准
色彩空间
sRGB, Adobe RGB
文件
尺寸
(像素)
静像
[4:3] 4000 x 3000(大)、2816 x 2112(中)、2048 x 1536(小)
[3:2] 4000 x 2672(大)、2816 x 1880(中)、2048 x 1360(小)
[16:9] 4000 x 2248(大)、2816 x 1584(中)、1920 x 1080(小)
[1:1] 2992 x 2992(大)、2112 x 2112(中)、1504 x 1504(小)
影像
Motion
JPEG
[4:3] QVGA:320 x 240, 30帧/秒 / VGA:640 x 480, 30帧/秒
[16:9] WVGA:848 x 480, 30帧/秒
[高清] 1280 x 720, 30帧/秒
AVCHD
Lite
PAL
[高清] 1280 x 720, 50p (传感器输出为25帧/秒)
(SH: 17 Mbps, H: 13 Mbps, L: 9 Mbps)
连续录制时间(影像)
画质设为[SH]的AVCHD Lite格式:使用H-H020时约为210分钟;
使用H-FSO14045时约为170分钟
画质设为[HD]的Motion JPEG格式:使用H-H020时约为210分钟;
使用H-FSO14045时约为170分钟
实际录制时间(影像)
画质设为[SH]的AVCHD Lite格式:使用H-H020时约为110分钟;
使用H-FSO14045时约为100分钟
画质设为[HD]的Motion JPEG格式:使用H-H020时约为110分钟;
使用H-FSO14045时约为100分钟
聚焦
类型
反差自动聚焦系统
聚焦模式
单次自动聚焦 / 连续拍摄自动聚焦 / 手动聚焦
自动聚焦模式
人脸识别 / AF追踪 / 23区聚焦 / 1区聚焦
自动聚焦检测范围
EV 0-18(F3.5镜头,ISO 100)
自动聚焦辅助灯
有
自动聚焦锁定
自动聚焦/自动曝光锁键或在单次自动聚焦模式下半按快门
其它
预先自动聚焦(快速AF / 连续AF)、AF+MF、MF辅助(5倍、10倍)
曝光控制
测光系统
144个分区多区域感应系统
测光模式
智能多点 / 中央重点 / 定点
测光范围
EV 0-18(F2.0镜头,ISO 100)
曝光模式
自动编程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手动
ISO感光度
(标准输出感光度)
自动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智能ISO
曝光补偿
每级1/3EV ±3EV
自动曝光锁定
自动聚焦/自动曝光锁键或半按快门
自动包围曝光
3、5、7帧,每级1/3或2/3 EV,±2 EV
白平衡
白平衡
自动 / 日光 / 阴天 / 阴影 / 卤素灯 / 闪光灯 / 预设白平衡1、2 /色温设置
白平衡调整
蓝色/琥珀色色轴、品红色/绿色色轴
色温设置
2500-10000K,每级100K
白平衡包围
3重曝光设置,采用蓝色/琥珀色色轴或品红色/绿色色轴
快门
类型
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
静像:1/4000 ~ 60和长时间曝光(最长约4分钟)
自拍定时器
2秒 / 10秒 / 10秒、3张连拍
遥控
具有长时间曝光功能的遥控,采用DMW-RSL1(选购件)
场景模式
静像场景模式
肖像 / 柔肤 / 风景 / 建筑 / 运动 / 周边失焦 / 花 / 食物 / 物体 /
夜间肖像 / 夜景 / 灯火 / 宝宝1、2 / 宠物 / 聚会 / 日落
影像场景模式
肖像 / 柔肤 / 风景 / 建筑 / 运动 / 鲜花 / 食物 / 物体 / 低照度 / 聚会 /日落
(通过选择静像场景模式然后按摄像键即可启动。如选用与影像场景模式
不相符的静像场景模式,将会以标准模式或其它相关模式进行录制。)
我的色彩模式
我的色彩模式
富有表现力 / 乡愁怀旧 / 纯洁自然 / 文雅上品 / 单色 / 动态艺术 / 轮廓 / 自定义模式
(可调整色彩、亮度、饱和度)
连拍
连拍速度
3张/秒(高速)或2张/秒(低速)
可拍照片数量
7张(采用特定速度录制RAW文件时)无限连拍(没有RAW文件时)
(取决于记忆卡容量、电池余量、画面尺寸及压缩)
内置闪光灯
类型
TTL内置闪光灯、GN6.0等效(ISO 100 m)、内置弹出式闪光灯
闪光灯模式
自动、自动/红眼抑制、强制开启、强制开启/红眼抑制、慢速同步、
慢速同步/红眼抑制、强制关闭
同步速度
低于1/160秒
闪光灯输出调整
每级1/3EV ±2EV
闪光灯同步
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热靴
TTL自动采用FL220/FL360/FL500(选购件)
LCD显示屏
类型
低温多晶硅TFT LCD
显示屏尺寸
3.0英寸 / 3:2宽高比 / 宽视角
像素
460K点
视野率
约100%
显示屏调整
亮度(7个等级)、色彩(7个等级)
LCD模式
关 / 自动调光LCD / 增亮式LCD
动态检视
数码变焦
2倍、4倍
延伸光学变焦
最高2倍(采用全像素录制时无效。放大倍数取决于录制的像素量与宽高比。)
其它功能
坐标线(3种样式)
实时柱形图
胶片模式
彩色
标准 / 动态 / 自然 / 流畅 / 怀旧 / 鲜艳
黑白
标准 / 动态 / 流畅
其它
我的胶片1 / 我的胶片2 / 多胶片
播放
播放模式
标准播放、30张缩略图显示、12张缩略图显示、日历显示、变焦播放
(最大16倍)、幻灯片播放、播放模式(标准 / 照片 / AVCHD Lite /
Motion JPEG / 分类 / 收藏夹)、标题编辑、文本印章、调整大小、剪裁、
宽高比转换、旋转、旋转显示、打印设置、保护、音频复制
图像保护/删除
保护
单张 / 多张或取消
删除
单张 / 多张 / 全部 / 收藏夹除外
打印
直接打印
兼容PictBridge(可选择打印尺寸、布局、日期设置)
接口
USB
USB 2.0高速
HDMI
miniHDMI 类型C
视频:自动 / 1080i / 720p / 480p (PAL制为576p)
音频:Dolby® Digital Creator(杜比数字制作)
音像输出
单声道、 PAL
遥控
.5毫米
内置麦克风
单声道、风声消除:关 / 低 / 标准 / 高
外置麦克风接口
无
扬声器
有
语种
屏幕显示语言
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波兰文、捷克文、匈牙利文、
俄文、中文(繁体)、中文(简体)、荷兰文、泰文、韩文、土耳其文、
葡萄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日文、瑞典文、丹麦文、芬兰文
*有关市场上可购买的产品屏幕显示语种详细情况,请查询您所在国家或
地区的Panasonic经销商网站。
电源
电池
ID安全锂电池(7.2伏,1250毫安时)(标配)
充电器 / 交流电源适配器(输入:110~240伏 交流,需要使用直流电源线)
电池工作时间
静像*
CIPA标准:约380张(LCD)
使用LUMIX G 20毫米/F1.7 ASPH镜头
体积 / 重量
体积(宽x高x厚)
119 x 71 x 36.3毫米 / 4.69 x 2.80 x 1.43英寸
重量
约285克 / 10.05盎司(仅机身)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0℃至40℃( 32篎至104篎 )
工作湿度
10%至80%
标准配件
软件
PHOTOfunSTUDIO 4.0 HD Edition, 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3.0 SE,
USB驱动程序
标准配件
充电器 / 交流电源适配器、电池、机身护盖、AV接线、USB接线、
交流电源线、挂带、CD-ROM
LUMIX G 20毫米 / F1.7 ASPH(相当于35毫米相机:40毫米)
镜头结构
5组7片(包括2枚非球面镜片)
镜头卡口
微型4/3卡口
光学防抖
无
焦距
f=20毫米(相当于35毫米相机:40毫米)
光圈类型
7片控光片 / 圆形光圈
光圈
F1.7
最小光圈
F16
最短聚焦距离
0.2米 / 0.66英尺
最大放大倍数
约0.13倍/0.25倍(35毫米相机等效值)
对角线视角
57°
滤镜尺寸
6毫米 / 1.81英寸
最大直径
3毫米 / 2.48英寸
总长度
约25.5毫米 / 1.00英寸(镜头前端至镜头卡口底端)
重量
约100克 / 3.53盎司
标准配件
镜头护盖、镜头背面护盖、镜头存放包
ISO 100-3200各档位控噪表现
GF1使用的是一块4/3规格的Live MOS,有效像素1200万,和E-P1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它的感光度从ISO 100起跳,最高可以达到ISO 3200,下面,我们就来看看GF1的各档ISO的控噪表现如何。

GF1使用的感光元件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从样片可以看出,在ISO 100-400时,画面表现基本没有任何差异,亮部暗部表现都很好。ISO 800时黑色部分开始有轻微的可见噪点出现,但对画质基本不构成影响。ISO 1600和ISO 3200时噪点进一步增多,但均属于画面颗粒感,杂色控制的不错。并且可以看到GF1在画面高光部分和暗色部分的细节都能有很好的保留,即便在高ISO时也是如此。我们认为,GF1可用度很高的感光度范围在ISO 100-800,ISO 1600和3200在经过简单后期降噪及缩小处理后也具有实用性。
GF1搭配20/1.7镜头各档光圈成像表现
GF1在海外刚刚发布,在泡泡内部就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几位曾经钟情于理光GRD相机的朋友都将它列为了备选的升级对象,当然,吸引他们的还有那颗20/1.7的定焦大光圈镜头。DC频道的编辑们经常被问到:GF1来了没有?而我们只能遗憾的一遍一遍的说:在大陆还没信儿呢。

GF1搭配20/1.7镜头套机


镜头做工还是十分出色的


F1.7(左图)和F2.0(右图)成像表现


F2.8(左图)和F3.5(右图)成像表现


F4.0(左图)和F4.5(右图)成像表现


F5.6(左图)和F6.3(右图)成像表现


F7.1(左图)和F8.0(右图)成像表现


F9.0(左图)和F10(右图)成像表现


F13(左图)和F16(右图)成像表现
基本上认同GF1这类相机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识,其搭配定焦饼干头,才是王道。虽说奥林巴斯发布E-P1时也有一颗17/2.8的镜头亮相,但其f2.8的光圈显然达不到一些影友的认同,也正因此,松下在去年公布镜头路线图时确定发布的这颗f1.7光圈的饼干头就备受关注了。以上我们放了在标准环境下拍摄分辨率标版的原图,大家可以对这颗镜头的表现做一下判断。
GF1日本街头实拍样片
抛开镜头,从配置上来讲,E-P1和GF1各有千秋,EP-1主要强在有机身防抖,松下主要强在有内闪和能够外接电子取景器。其余的诸如奥巴的艺术滤镜、松下的AVCHD Lite视频等等,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由于松下20/1.7镜头并不具备O.I.S.防抖,因此GF1搭配此款饼干头的套机并不具备任何防抖能力,不过相信在F1.7大光圈的辅助下,保证快门速度应该不是很困难。

ISO 100,F2.8,1/100s,±0EV

ISO 100,F1.7,1/200s,±0EV

ISO 100,F1.7,1/250s,-0.7EV

ISO 100,F1.7,1/80s,-0.7EV

ISO 100,F1.7,1/160s,-1.0EV
同事买回的GF1为红色版本,我认为是除了白色以外最亮骚的颜色了。彩色机身虽然在专业性上和黑色相比显得不够,但其实对于日常扫街拍摄,或者进行纪实摄影来说,可能更加便捷。大多数朋友看到这样一台彩色相机,都会以为你是一位不懂摄影的游客,手中的器材也不过是普通的小DC罢了。这样不容易给被摄者带来压力,在某些场合也不至于引起他人的注意,更能拍下一些好照片。
GF1夜景样片
拿到GF1,手感和当初想象的差别不大,方方正正的机身握感称不上太出色,毕竟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柄设计。不过做工还是很扎实的,小巧但分量十足。GF1的机身表面处理和G1类似,触感细腻舒适。相比E-P1复古的外观设计风格,GF1就显得现代许多了。

ISO 400,F1.7,1/30s,±0EV

ISO 400,F1.7,1/640s,±0EV

ISO 400,F1.7,1/30s,±0EV

ISO 100,F9,5s,±0EV

ISO 100,F1.7,1/200s,±0EV

ISO 400,F1.8,1/15s,±0EV
松下的这支LUMIX G 20mm/F1.7镜头,尺寸比起奥巴的17mm/F2.8镜头大,安在GF1上也显得十分饱满搭调。据资料看,松下GF1在机内针对这颗镜头做了畸变、色彩等各项优化,不知其安在E-P1上的表现和GF1是否有差异,这留待之后正式评测机到位,并且借来E-P1我们再看了。
GF1多环境实拍样片(一)
在操作上,GF1的上手度还不错,大部分按键和功能设定按键和LUMIX系列DC、以及之前的G1相同。我个人认为,E-P1虽然机背设置有两个拨轮,比起GF1的一个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在实际操作性上,GF1并不会落下风。因为GF1的拨轮可以按下,进行多项参数操作的切换。比如在光圈优先模式,拨轮可以控制曝光补偿以及光圈数值。比起E-P1的双拨轮,GF1的操作方式在速度上可能还占有优势。

ISO 100,F1.8,1/1600s,±0EV

ISO 100,F2.8,1/2500s,±0EV

ISO 100,F2.8,1/4000s,±0EV

ISO 100,F1.7,1/800s,±0EV

ISO 100,F8.0,1/160s,-0.3EV
由于同事在日本购买的GF1只有日文菜单,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先不为您详细解析菜单的功能。除去通过图标和部分日文通假字可以猜测到一些设定选项,剩下的我也看不懂。不过诸如常用的拍摄参数,以及AVCHD Lite,个人认证面部识别系统,以及照片色彩模式等,都可以轻松进行调整,相信其它影友应该也不会面对日文菜单完全无从下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GF1的菜单在可识别性方面还是做得很到位的。
GF1多环境实拍样片(二)
由于现在手上没有其他可以用于Micro 4/3的镜头,也没有转接环,因此在三天的试用过程中,陪伴GF1的暂时只有20/1.7这一颗镜头。不过我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几乎所有人都对这颗新镜头充满了兴趣,它几乎已经被所有打算购买GF1的朋友列为了必备镜头之一。

ISO 100,F2.5,1/1300s,±0EV

ISO 100,F1.7,1/800s,+0.3EV

ISO 100,F1.7,1/500s,±0EV

ISO 100,F8.0,1/320s,±0EV

ISO 100,F1.7,1/400s,±0EV
在试用奥巴17/2.8饼干头的时候,我们说过这支镜头在对焦时无论如何都会拉一次风箱,即便针对同一焦点两次对焦也会如此,当时将镜头安装在松下G1上也一样。虽然对精度没有影响,但难免会影响对焦速度。相比较之下松下的20/1.7就没有这种现象,并且对焦速度很快,如果您试用过G1,就会明白Micro 4/3系统的对焦速度是足够满足使用的。
GF1多环境实拍样片(三)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面对F1.7的大光圈,GF1的对焦精度能够胜任么?经过试用,我觉得没有问题。相当于40mm的焦段,配合1.7的大光圈,在夜拍时显得很有用。对焦方面,小编认为GF1在大部分情况下都称得上“对焦坚决”,在近拍的时候,尤其是接近镜头最近对焦极限附近的时候,速度会有一些下降。如果焦点物体较小,比如拍摄突出的一片小叶子,可能就需要手动对焦进行一些辅助了。

ISO 100,F5.0,1/160s,+0.7EV

ISO 100,F1.7,1/2500s,±0EV

ISO 100,F4.5,1/100s,-0.7EV

ISO 100,F4.5,1/160s,±0EV

ISO 100,F2.8,1/50s,±0EV
从样片可以看出,不少都是使用F1.7光圈全开拍摄的,焦点结像十分锐利,焦外虚化比较柔美。这颗镜头有着相当不错的实用性,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GF1多环境实拍样片(四)
文中的实拍样片,有一些是夜景样片,在拍摄这些夜景样片时,如果GF1的感光度能够控制在ISO 800及以下,那么画面的纯净度还是比较不错的。在ISO 1600的时候起,画面暗部会有比较明显的噪点产生,但边缘锐利度依然保证的不错。F1.7的大光圈,可以帮助拍摄者尽量减低ISO值,也能达到安全快门速度,基本我们在拍摄城市灯光下的夜景时,ISO 400-800已经足够用了。

ISO 125,F2.8,1/800s,±0EV

ISO 400,F2.5,1/160s,±0EV

ISO 100,F1.7,1/320s,±0EV

ISO 100,F1.7,1/320s,±0EV

ISO 100,F2.2,1/400s,+0.3EV
至于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GF1的表现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画面锐利,细节丰富。只是紫边现象在高光边缘部分依然明显可见,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就整体表现而言,相信您不会对它失望。如果您对GF1有更大的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内容,请继续留意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下周GF1大陆市售版到站后,我们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评测,也包括和当下热门机型的对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