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茫茫
文章495篇
 
 
 

以“股票分析师”的名义诱导他人投资股指期货,诈骗曝光!

王朝财经·李茫茫  2019-06-28

6月27日,北海警方披露一起电信诈骗案。黄某等人通过互联网大肆招募业务员,以“股票分析师”的名义诱导他人投资期货,以此实施诈骗。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此案已有近200人受骗,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47岁的倪女士在北海从事房产工作。2018年11月,一名自称姓张的男子通过微信添加她为好友。以为是客户,倪女士通过对方的好友请求。

张某称自己在厦门做工程,不时给倪女士发来问候。过了一阵子,张某将倪女士拉入一个微信群。在群内,不时有群成员称“今天炒股又挣钱了。”张某也频繁劝说倪女士,表示“保证可以赚钱。”(刀锋李凡:dfwq526)

短短几天之内,倪女士就在张某提供的期货交易平台上投进30万元。结果倪女士刚投钱不久,上述微信群就被张某解散。意识到被骗,同年12月,倪女士来到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报案。

北海警方随即对此案展开调查。据办案人员透露,通过对案件线索进行深挖,民警发现此案的整个资金链条中,涉及银行对公账户和个人账户达上百个,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

经过3个月的持续追踪,民警发现福建某经营纯净水业务的贸易公司存在重大犯罪嫌疑。今年3月,在福建警方的协助下,北海警方对该诈骗团伙进行收网,先后抓获多名涉案人员。据警方透露,该公司通过互联网大肆招募业务员。(刀锋李凡:dfwq526)

业务员会伪装成成功商业人士,再通过微信搜索功能逐一添加受害者。

时机成熟后,业务员会将受害者拉入新建的微信群内。每个微信群内只有一个受害者,其他成员都是“水军”。“水军”的真实身份,都是该公司的其他业务员。群内的业务员会相互帮衬,诱导受害者投钱购买期货。

在赢得受害者信任后,业务员会将所谓的“股票分析师”邀请入群。并让受害者签订《个人股权交易确认书》、《委托合作协议书》等内容,再将一些伪造的营业执照、股票升势图等资料发给受害者,要求受害者按指定账户进行汇款。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股票分析师”拿到钱后,会继续伪造出一份交易数据,对受害者谎称股价下跌,“钱亏完了”。实际上,这笔钱并未进入任何正规交易平台,而是直接被黄某等人瓜分。(刀锋李凡:dfwq526)

截至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27日发稿时,13名落网成员中,已有10人被北海警方执行逮捕。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个人投资者参与上述互联网平台场外个股期权交易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风险:

第一,投资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专业性强、风险大,对投资者专业知识及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监管部门相继叫停证券期货等机构与自然人客户开展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原因。

但是,很多个人投资者对此认知不足,加之很多平台缺乏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以及采用误导性宣传,普通投资者仅看到高杠杆可能带来的成倍收益,而忽视其背后的巨大风险。(刀锋李凡:dfwq526)

并且,由于场外个股期权的非标准化特征,很少有公允价格做参考,部分平台出于攫取暴利或者降低风险的目的,往往以高于或者数倍于理论价格收取客户权利金。经对比,由于权利金费率过高,即使在市场行情向好时,投资者通过个股看涨期权盈利的概率仍然较低。

第二,信用风险。如前所述,目前市场中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互联网平台,绝大多数都是作为最终的交易对手方与客户进行个股期权交易。

在此情况下,平台独立承担履约风险,并通过二级市场买卖现货对冲风险,由于这类平台大多不具备风险管控能力,信用值较低,稍有市场波动可能就会产生违约。

据了解,多数平台根本没有在二级市场对冲风险,而是直接与客户duidu,极易发生违约风险。若平台发生“跑路”等风险事件,投资者自身权益更难以保障。

刀锋维权李凡【微-信:dfwq526】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充分了解,多作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