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拍摄斗马渔水情各地拍摄芦笙一曲舞翩翩
基本信息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贵州,云南 编号:Ⅷ-33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1] 简要介绍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它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传说远古时期,苗族祖先大迁徙,途中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们为了
简要介绍融水苗族“芦笙斗马”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项目。相传五百年前,一位漂亮、聪慧的苗族姑娘,招来了无数求婚者。虽然她家的门槛被众多的托媒提亲者踏平了,但姑娘的父母还是取舍难定。
外文名称 Lu Sheng Love Story 上 映: 1957年1月1日 地 区: 中国大陆 颜 色: 黑白 类 型: 剧情片 导演 Director
苗、侗、瑶等族交际风俗。流行于广西融水等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三十,男女老少随本寨芦笙队出访,与各村寨赛芦笙。若交好便结成芦笙同年(即友好村寨),可连住三天,每天互相赛芦笙,主寨还杀牛款待客人。客
居住在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
芦笙堂 苗族,保存着一种源于古代祭祀的大型舞蹈《芦笙堂》。表演时,由男子吹奏芦笙,专人敲击铜鼓,身着盛装、头戴银冠的少女,微乍双臂作鸟态款款起舞。这种情景与云南省开化出土的2000余年前铜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
榕江距黎平大约90公里,大多是柏油路。路上会经过许多座侗寨,高高的鼓楼和雕梁画柱的风雨桥是他们的标志。真的没时间啊,否则都要看一看。什么丽江,凤凰、龚滩、婺源。类似的小镇在黔东南随便都可以找到。 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