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又稱作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是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之一(另一派別是大乘佛教)。 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国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央亚细传到中国内地及西
小乘佛教是比较固守佛祖的本意,有观点认为,释迦牟尼创办的佛教和西方宗教不同,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不求助于神,认为神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生命长短,同样得落于轮回,人的解脱在于自我的修炼,最终达到涅磐,由此
究竟什么叫大乘佛教、什么叫小乘佛教?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呢?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
小乘佛教的主要经论典籍有:四阿含经(包括《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四部);《那先比丘经》;《发智论》;《六足论》;《大毗婆沙论》;《异部宗轮论》;《俱舍论》;《顺正理论》;《成实
是的,南传(小乘)是过午不食的,因为这是当年佛祖的修行方式,乞食。而乞食是不能对食物有选择,凡是乞食到的都要吃,不论肉类与否。这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谦虚以及尊重。北传(大乘)则是一日三餐,只是大乘佛教是素
作者:张驭寰 ISBN:10位[7801706137] 13位[9787801706133]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69.00 元
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建筑 法隆寺西园堂 (英语名)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法语名) Monuments bouddhiq
是松赞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