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政协主席》分集剧情介绍 大结局内容介绍
电视剧《政协主席》分集剧情介绍 大结局
片名:《政协主席》
导演:苏舟
编剧:张栩 郭放
总制片人:张正军
总导演:韦廉
摄制:青岛市政协、《中国政协》杂志社、安徽电视台、北京世纪将军影视文化公司
电视剧《政协主席》剧情梗概:大结局
本剧是我国以电视剧形式反映人民政协工作的首次尝试。该剧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而备受各方面关注。
电视剧以海江市政协主席许智龙为主要人物,以海湖公路建设和文化遗址保护为故事主线,反映了人民政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积极作为和对自身工作的全新认识。
海州市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沿海地区的海江高等级公路,打通制约海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使市政府的决策既符合科学发展又符合民主决策,主持日常工作的代市长许智龙邀请省政协委员、著名考古学家戴慧玲教授,以及本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进行现场论证。众人对市政府的决策一致交口称赞,政协副主席、民主党派主委高明峰却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海江公路通过的古关镇有一段古城墙遗址,必须绕道而行。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姜晓宁则认为,前期已请专家和学者论证,所谓的古城墙遗址远在20公里外的山背,与古关镇挨不上边。许智龙表示赞同,并请戴教授发表高见。戴慧玲希望市政府慎重处理,多听听各方不同意见,做到不留遗憾。现场论证不欢而散。
暴雨再次降临海州市,导致部分地方出现山体滑坡,城市内涝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许智龙向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市委书记李立华汇报后,启动了一级紧急预案。在内涝严重的幸福大街,从医院拔掉针头赶到此地指挥的政协主席常在烈情绪激动,说政协曾多次向政府提交建议案,建议彻底改造旧城排水系统,可政府却没有重视政协的建议,终于造成如此恶果。情急之中,许智龙作出了挖开路面、以明渠的方式将积水引出城区的决定。很快,幸福大街的水势得到控制。
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摧毁了古关镇中学教学大楼东边的教室。好在校长陈蕊平时教导有方,上晚自习的学生们才逃脱险境,无一人伤亡。
省委组织部到海州市考察干部,并通知许智龙,省委决定将其调任海州市政协党组书记、政协主席候选人。许智龙闻听难以置信,心情沉重,思绪万千。已经调任省委副书记的李立华语重心长的告诉许智龙,省委对他的安排是出于某种长远的考虑,省委是有意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李立华希望许智龙尽快转换角色,在政协发挥作用。
许智龙刚上任政协主席,就碰到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新一届政府班子决定加快海江公路的实施力度,并召开专题研讨会。高明峰再次提出不同意见,已是代市长的姜晓宁则认为,目前的规划线路直、投资少、见效快,无需再议。面对两种观点的交锋,许智龙陷入矛盾之中。李立华鼓励许智龙,不要怕否定自己,只要对党的事业有利,对海州人民有利,就不要怕修正以前的错误。政协向市政府提交建议案,海州市古城墙遗址论证会得以召开。刘一鸣一直认为下届政协主席非自己莫属,许智龙的到来使他内心极度不平衡。他认为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自己的机遇没有别人好。他希望通过对海江公路的支持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在暗中和许智龙较劲。(剧情频道 全国电视节目预告)
经专家论证,古城墙遗址不在海江公路通过的古关镇,可以按规划实施。然而,高明峰却指出,此次专家论证,除了部分专家讨好政府意图外,还有几位关键人物没到场,其中就有戴慧玲教授。在许智龙的一再坚持下,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召开,果然发现古城墙遗址。姜晓宁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经济的发展远比几块破砖烂瓦重要,即使存在古城墙遗址也不应阻挡海江公路前进的步伐。施工队奉命进驻古关镇,许智龙和众多政协委员、村民挡在推土机前。许智龙据理力争,姜晓宁坚持己见。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戴慧玲从北京请来的专家来到现场。北京专家论证后得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海江公路通过之处不仅存在古城墙遗址,而且存在未曾发现的古城遗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开发价值。
台胞夏永新回海州市寻找从未见面的孙女,许智龙通过了解,得知夏老的孙女是本市地方剧团的团长柳笛,也是于凡的未婚妻。可柳笛却不认这个爷爷,原来,夏永林解放前夕参与了破坏我地下党活动,打伤我地下党,柳笛的父母就是因为这个爷爷而双双早逝。许智龙对柳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柳笛答应为夏永林演出地方戏剧,并最终化解了恩怨。
海江公路绕道而行,需增加大量投资,而海州的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面临困境,许智龙组织政协委员就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视察,又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高新科技推介会、企业发展战略论坛等,邀请夏永林参加。不久,市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出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三十条”。夏老对海州市坚持科学发展、保护古文化遗产的做法表示赞赏,决定投巨资参与海江公路建设,并和段成金、尤广顺共同开发“海州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高新科技园区”,拉开了海州市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