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戦「日本版」》(KESEN Japan Version)[光盘镜像][PS2]
中文名称: 决戦「日本版」
英文名称: KESENJapanVersion
游戏平台: PS2
游戏类型: SLG 策略游戏
资源格式: 光盘镜像
发行时间: 2004年10月14日
制作发行: 株式会社コーエー(Koei Co., Ltd.)
地区: 日本
语言: 日文
简介:

一、战略要点:
早在游戏出品前,KOEI就已经郑重的宣布,《决战》是为对SLG有着狂热执着的老玩家所制作,而非初次接触SLG的游戏者可以接受。其实,即使是熟悉KOEI的游戏者,在最初上手时对这部作品恐怕也会有此后摸不到头脑。去掉了民政和外交的《决战》实际上更加贴近于刚刚定型的英杰类SLG,也就是以叙述故事为主,致力表现战场上的阴阳策略和运筹帷幄的纯战争作品。不过,这部作品又吸收了《三国6》中半即时战略的部分经验,使《决战》成为了KOEI有史以来最有魄力、最接近真实的战略游戏。对于这部作品的画面。最初接触的人都会感受到相当的震撼,但时间长了则会被千篇一律的战斗画面搞得腻烦。但是,所有喜欢KOEI游戏的人都知道,SLG玩的是游戏性,画面相对就次要得多,再说战斗和特技画面也可以按掉(这一点来讲KOEI倒是还蛮为读者着想的),所以我们大可以不去理会战斗画面中的一些缺撼,好好享受《决战》更加的深层的魅力。
在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熟悉一下《决战》的基本系统,有了心理准备,在之后的战斗里就不会因为操作方面的问题手忙脚乱,令阁下应有的强大战斗力大打折扣了。
1、武将的状态
即使是有十年以上玩历的老SLG在最初进入《决战》的作战画面时也会一下子被花版一样的画面给唬住。老实话说,我在最初进入战斗时,也被唬了一下。尤其是手下的大军在游戏一开始时就吼叫着冲向敌人阵营时,习惯一边喝茶一边玩KOEI游戏的笔者立即手忙脚乱,在屏幕上搜寻熟悉的图标。
不过,如果你对SLG有着相当的了解,那么很快就会看穿这点小伎俩(正所谓关公门要耍大刀)。
武将们的移动和战斗都是自动,而且经常会跑到你的视野之外。不少不属于直辖武将的外样大名和性格执拗的家伙还会抗拒命令、自己行动,经常打乱正常的战略。首先是要及时了解武将们现在所处的形势,否则也就无从谈起指挥作战。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屏幕的右侧有一列不断变换颜色的武将的小头像,这是控制武将指挥合战的基本指令菜单,同时正在作战的阁下也可以根据头像颜色的变换判断他们目前的战斗情况(点击总大将会出现全军的总体战略指示,点击普通武将领会出现个人的战略指示)。
·背景绿色时
表示行军待机中,可以随时给予指示。
·背景蓝色时
表示与敌军的交战处于优势,不过交战准备中无法接受命令。
·背景红色时
表示于敌军战斗处于劣势,最好脱离战线休整再战。
·背景黄色时
表示正在脱离战线,其间不会接受指令。
2、兵种生克及部队的战斗
兵种的相克性是必然存在的,如果能够对之有所了解,并在战争中以我之长攻彼之短,以少胜多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其实,只要是经常玩SLG的玩家对于兵种相克的理论都会比较的了解。正象《勇敢的心》中英军指挥官所说:“四百年来步兵难敌骑兵。”在游戏中也是一样,必须正视兵种问题,在战前认真观察,绝不可草率行事。对于敌人的步兵和远程攻击部队要以有着强大冲击力的骑兵加以冲击,令之溃不成军,无法使用大炮和铁炮等强力的武器;步兵的作用则是巩固阵地和对被骑兵第一波攻击冲散的敌人进行补完攻击;铁炮等远程攻击部队要放在落队的后面,用威力巨大的火器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尤其是骑兵),尽可能不要让他们同兵力强盛的敌人直接接触。另外配上相应阵形的骑兵的机动力量也比步兵要强,所以千万要注意部队行动的协调性,防止骑兵部队单兵突入敌人大军团的情况发生,否则纵使有真田辛村、前田庆次之勇,覆没也在所难免。最后要注意的是部队的疲劳度。在发布命令之前先看清部队的疲劳度,较高的疲劳度会导致部队的机动力和攻击力下降,所以这时一定要让部队脱离最前线,在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待机休息。 3、占据有利的位置
战场上会出现不同的地形,只要占据比较有利的地形,那么在战争中往往就能够得到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高阜的山坡向处于下方的发动攻击,在桥梁和树林等比较狭窄的地方阻挡大队敌人的追击。在对于敌人战斗时,利用敌人兵力无法立即集中的时机集中多支部队对之加以包围攻击也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减少我军不必要的兵力消耗,同时也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敌人。特别是在同有名的武将作战时,以单独的部队进行战斗虽然符合武士精神,却不利于合战。所以最好的战斗方式还是以优势兵力的众多部队加以围歼,如果对方骂你有违士道就让他骂好了,反正胜利是货真价实的。
4、善加利用特点战术
每个武将都有特殊战术,根据兵种的不同,他们掌握的特殊战术也有所不同。除去“豪腕”之类属于武将本身的特殊战术外,其他武将已掌握的特殊战术需要根据武将所率领的兵种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所以在战斗之前一定要确认武将所率领的兵种。虽然可以率领综合的部队,但对于那些带兵较少的武将来讲,率领的兵种过多无异于自杀,不光单兵种的攻击力量对会减少,特殊战术的攻击力也会大大减弱。所以千万不要贪多,该果断时就要果断,放弃部分特殊战术的使用机会,索性只让那些武将带可以使用较强战术的兵种反而更加有利。每一场战争胜利后,地图上存活部队的武将都会得到增加特殊战术使用机会的奖励,故在作战中要尽量防止武将部队的坏灭,预定支援的武将也要等待他们到来,这样他们就算没有参加战斗也可以得到奖励。使用特殊战术的基本条件是战意达到80以上,并且进入所要求的攻击范围,在实际战斗中除正常方式外,还可以参考后面的有关表格。
5、战争分支表
在最初开始游戏时,我们只能使用后来建立了德川幕府的东军统帅德川家康,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在战争中的兵力也占有相当的优势,实际上,历史上的胜利者正是德川家康,所以使用他作战时必然的也会轻松些。在打穿了德川家康的版面后,西军的石田三成也将可以使用,不过相对的就要困难一些了。无论是东军还是西军,在战争中无论胜败都会进入下一场战争,不过胜与败所可以进入的战场和未来的道路却是不大一样,对历史的发展也会有极大的改变
1600年9月14日
杭濑川遭遇战
1600年9月15日
关源之战
东军胜利 西军胜利
1600年9月17日 1600年9月20日
水口突破战 上田退却战
1601年9月15日 1601年9月25日
播磨决战 富士之合战
1604年10月20日 1601年10月2日
濑田攻防战 箱根死守战
东军胜利 西军胜利 东军胜利 西军胜利
1615年5月7日 1602年2月14日
大坂夏决战 江户冬之阵
东军胜利 西军胜利 东军胜利 西军胜利
1616年9月15日 1603年9月15日 1602年9月15
ENDING 关原之决战 ENDING
二、历史
混乱的战国绵延百年,无数实力强大的诸侯尝试着用自己的手去统一日本,结果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下场。直到飓风般的霸王织田信长的出现,战国割剧的形势才得以改变。然而,就在信长即将发动统一全国的大战时,本能寺的大火却将他的身体与野心共同化为了灰烬,统一的大任落到了信长军关西方面作战总大将丰臣秀吉肩上。在击败同阶级的竞争对手后,秀吉使用刚柔并济的手段收伏了各地的大名。然而,秀吉的政权却如同草叶上的露水毫不稳固,各地有野心和实力的大名大有人在,他们伏下身子向秀吉臣服的同时,都在暗暗的积蓄在战争中消耗力量等待秀吉生命的终局。在这些人中,最有希望的当属治理着关东八国,统帅着有狗一样忠诚的三河武士为核心的旗本八万骑,表面上对秀吉无比忠诚,却信奉着“杜鹃不鸣则之鸣”的德川家康。
秀吉所发动的对朝鲜的战争对于家康来讲恰恰是个好机会。这场战争消耗了秀吉所依靠的关西势力的力量,导致了秀吉所信任的美浓派(文吏派)和尾张派(武断派)的仇视,大量经手的战略物资使家康得以组织更加强大的军队。
七年之后,朝鲜战争结束,秀吉也死了,机会终于来临。为了牵制家康,秀吉在生前组织了以德川家康为笔头的五大老(全部为领地在百万石左右的大大名)和石田三成为笔头的五奉行(全部为侍奉秀吉的亲信)两个统治机构相互扶持、相互制约,以达到在秀吉死后能够继续维持丰臣政权的目的。
然而,在五大老中唯一能够同家康对抗的加贺、能登大名,秀吉生前的好友前田利家突然逝世,导致五大老的均衡势力开始向家康一方倾斜。另一方面,冲动的石田三成开始在政治上向武断派发难,致使武断派全体倒向了家康一边,秀吉家臣团的基本势力也开始分裂。发现家康阴谋的三成再度愚蠢的将矛头直接指向家康,令那些原本就在对他充满疑虑的外样大名们人人自危,团结在了家康的身边。同时,家康表面上装可怜,私下里却一面勾结那些对三成抱敌视或不信任态度的势力,一面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向三成进攻,迫使其离开大坂城秀吉后继者秀赖的身边。
1600年,家康借口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谋反,率领由武断派和旗本组成的主力部队发动了会津讨伐战。就在家康出兵后,三成果然不听军师大谷吉继和岛左近的劝阻,起兵攻击德川家臣鸟居元忠防守的伏见城。得知消息的德川家康大喜过望,立即掉转矛头直扑三成。为了能够名正言顺,三成拥戴实力仅次与家康的五大老之一的关西大名毛利辉元为统帅,又联合五大老的其余二人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胜,组织大军八万,由西向东进发(西军);掉转方向的家康也拼凑了七万大军,由东向西进发(东军)。两军最终在美浓国的关原遭遇(这时,日本全国的大名也决裂成东西两派,相互敌对)。
首先到达关原战场的三成占据有利地形,布置了鹤翼之阵,准备合围歼灭东军。家康在事先派遣了自己的儿子秀忠率领三万八千大军走信浓的山道,准备偷袭东军的侧翼。然而,秀忠在经过信州上田城时,却被家康的死敌真田昌幸以区区两千人钉住八天,耽误了进军的时间。此时梅雨季节也悄悄的来临,连续几日未曾停息的大雨致使东军引以为荣的铁炮部队无用武之地,看到不利形势的四万余武断派大名的部队也开始动摇。现在,家康唯一的制胜筹码之剩下西军中不坚定分子暗自送来的厚厚一迭效忠信。天明时分,绵延的小雨居然停了下来,东军大将井伊直政和福岛正则首先乘大雾率领本队突出本阵,向对面的西军发动攻击,两军的其他部队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开始交战。值得东军庆幸的是,西军的那些动摇分子虽然没有立即如约到戈参加东军,却都按兵不动,真正在同东军战斗的只有以三成和宇西多秀家为主的不到三万人,在兵力上东军暂时具有了优势。可是,这些西军的参战部队无不以一当百、英勇奋战,原本战斗意志就不强的东军被打得乱逃乱窜,战争陷入僵局。
怒火冲天的家康秉着“赌一把”的心情命令铁炮头孙兵卫的铁炮队向观望部队中兵力最强大、胆子却最小的小早川秀秋发动齐射。秀秋胆战心惊,立即将自己的一万余部队全部投入了战场,冲破三成的侧翼直突本阵。这时,正在观望的其他部队见秀秋加入东军,也纷纷从自己隐藏的地方杀出,向西军发动进攻。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西军奋战部队立即崩溃,西军的统帅毛利也退入了大扳城。关原之战以东军的胜利而告终。
战后,西军实际统帅石田三成被运送到京都,示众三日后在三条河原用竹锯锯了两天方才死去。剩下的西军大名或被处死,或被没收土地和流放。
消灭了三成的家康绝不会允许大坂城的丰臣政权继续存在。虽然他最初的时候对淀(秀赖生母)和秀赖采取了按抚的手段,但当西军的大名被全部消除,德川幕府一确立,他就立即以“方广寺钟铭事件”为契机在1615年宣布对大坂的战争。
此时,大坂城里已经聚集了以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等大坂七将星为首的十一万西军的残余部队。为了消灭他们,家康集中了主力部队二十余万,进行征讨。在两军最初对垒的大坂冬之阵中,由于大坂城中的军队依靠坚固的城墙拼死防守战争被无限期的施延。家康集中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迫使大坂城的实际统治者淀姬同意了拆毁大坂城外围城墙和填平护城河的和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