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萨尔·弗朗克 -《D小调交响曲,交响变奏曲》(Symphony in D minor,Symphonic Variations)Andrew Litton指挥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版[APE]
专辑英文名: Symphony in D minor,Symphonic Variations
专辑中文名: D小调交响曲,交响变奏曲
别名: D小调交响曲,钢琴与乐队《交响变奏曲》
艺术家: 塞萨尔·弗朗克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Andrew Litton指挥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版
发行时间: 2010年04月02日
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简介:

作曲:Cesar Franck
指挥:Andrew Litton
乐团: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
专辑简介:
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塞萨尔·弗朗克(又译“弗兰克”)在1822年12月10日生于比利时的列日城(Liege)。十一岁时,弗朗克已在比利时进行旅行演奏,十三岁获得学院里的钢琴演奏一等奖.1835年,弗朗克随家庭迁居巴黎,又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弗朗克十五岁时已经写出一部钢琴协奏曲,翌年又写出三首三重奏.这时弗朗克已经明显倾向于专搞创作.弗朗克除了个人教课和在1872年后兼任巴黎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外,他的主要工作在教学,以弹奏管风琴为专业.
1866年4月间,李斯特听过他的一次演奏,离开教堂时曾喃喃自语地说,简直是巴赫再世. 弗朗克是一位人道主义艺术家,他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为复兴法国民族音乐作出很大的贡献.弗朗克的音乐创作也深具特点.如果说,比捷的音主要以其明亮、光辉和充满生机等特点典型地反映了法国的精神的一面的话,那么,弗朗克体现的则是另外的一面:他的音乐格调崇高,感人肺腑,既有宗教的虔敬,也有浪漫主义式变幻不定的激情.
弗朗克的创作经历着不均等的两个时期,以七十年代中期为分界线;他的优秀作品几乎都在后期的十五年间写出.这些作品构思严谨、深刻而宽广,涉及到音乐艺术的多种体裁,包括交响音乐、室内音乐、管风琴与钢琴曲、清唱剧与歌剧等;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器乐方面,几乎器乐曲的每一种体裁都留有他的闻名杰作: 《d小调交响曲》(1886-1888年) 、《D大调弦乐四重奏》(1889年) 、《f小调钢琴五重奏》(1878-1879年)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1886年) 、《交响变奏曲》(1885年) 、《前奏曲、圣咏与赋格》(1884年) 、《三首管风琴圣咏》(1890年)等.
弗朗克为人正直、坦率,他只是在演奏管风琴和私人教课的空暇,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孜孜于写作,他对别人毫无所求.正如德彪西对他的描述那样:"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使他开心一整天,……这一个时运不济和不被赏识的人,怀有一颗孩提的心,他的心地如此之善良,致使任何矛盾处境或者其他恶劣条件,都不会使他感到痛苦."
1879年间,他把自己费十年的劳动写出的一部清唱剧介绍给巴黎的音乐界,结果只有两个人到场;1890年4月,他的弦乐四重奏在民族音乐协会组织的音乐会上首演受到很大的欢迎,这是他唯一的一次成功的体验,但这时,他已经六十八岁,接近走到生活的尽头.五月间,当这部作品再度上演时,他在前往一个学生家里上课的途中因车祸受伤,几个月后在1890年11月8日终于在巴黎辞世.
弗朗克的主要作品有:
(1) 清唱剧: 《鲁斯》(1846), 《巴别塔》(1865), 《赎罪》(1872), 《八福》(1880), 《吕贝卡》(1881).
(2) 教堂音乐:三部弥撒曲,经文歌,奉献经,诗篇歌一百五十首.
(3) 歌剧: 《于尔达》(蒙特卡洛,1894), 《吉赛尔》(蒙特卡洛,1896).
(4) 管弦乐曲: 《d小调交响曲》, 钢琴与乐队《交响变奏曲》,交响诗《风神》、《可憎的猎人》、《恶魔》(钢琴与乐队) , 《赛奇》(合唱与乐队).
(5)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钢琴三重奏四首,小提琴奏鸣曲.
(6) 钢琴曲: 《前奏曲、众赞歌与格》、《前奏曲、咏叹调与终曲》.
(7) 管风琴曲:众赞歌三首及零星小曲。
d小调交响曲
弗兰克是一位充满沉静、凝重的气质的伟大作曲家。他深信神是至高无上的,唯有通过理性才可以追求宇宙的真理。他追求永恒的光荣,反对世俗,平生默默地埋头研究巴赫与贝多芬,并因此而奠定了自身的音乐基础。弗兰克这种对艺术无限忠诚的态度,深深地吸引着当时一些热衷于音乐的年轻作曲家。很快地,弗兰克身边就聚集了许多真正的音乐艺术家,正是这些艺术家们将已经濒临衰亡的古典主义音乐,重新在法国振兴起来。
弗兰克希望能借着音乐的力量,来表达他关于宗教与哲学的思索,因此他是一位靠音乐来思索的人。这首d小调交响曲是弗朗克唯一出版的交响曲,完成于1888年,接近他生命的尽头。1889年二月的首演,曾受到冷漠严苛的批评,然而,弗兰克感慨地说:「它听起来很好,正如我所想的」。而今,此曲在管弦乐标准曲目中,已然占有一永恒而崇高的地位。
乐曲由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由全体乐器强而有力的齐奏呈现。
第二乐章 稍快板,3/4拍子。此乐章同时包括徐缓乐章与诙谐曲,形式为三段曲式。在本乐章中,将几个不同的主题加以组合的手法即为弗兰克最擅长的技巧,它的特征是自然流畅,不加雕琢。
第三乐章 不很快的快板,2/2拍子。由全体弦乐器如爆发般的d音连续奏出开始,形式与第一乐章相同,为奏鸣曲形式。在本乐章中,作者多次使用了他所独创的“循环动机”。最后全曲在庄严而强有力的气氛中结束。
指挥 安德鲁 利顿
Andrew Litton (born May 16, 1959, New York City) is an American orchestral conductor. He is a graduate of The Fieldston School, and holds both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s in music from Juilliard.
Litton was Principal Conductor of the 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 from 1988 to 1994. and is now its Conductor Laureate. He served for twelve seasons as Music Director of the Dallas Symphony Orchestra from 1994 to 2006. Since 2003, he has been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Sommerfest concerts of the Minnesota Orchestra, and in June 2008, his contract in this post was extended to 2011.[1] Litton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a candidate for the position of music director of English National Opera after the tenure of Paul Daniel.[2] He has been Music Director and Principal Conductor of the Berg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in Norway since 2003. In June 2008, his contract with the Bergen Philharmonic was extended through the 2010-2011 season.[3]
Litton’s more than 60 recordings include a Grammy-winning William Walton's Belshazzar's Feast with Bryn Terfel and the Bournemouth Symphony, a critically-acclaimed set of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s with pianist Stephen Hough, a live performance recording of Sweeney Todd with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Grammy nomination), a Decca Walton Centennial boxed set, the complete Tchaikovsky Symphonies with the Bournemouth Symphony, the complete Rachmaninoff Symphonies with the Royal Philharmonic, Sergei Prokofiev's Romeo and Juliet with the Berg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many Gershwin recordings, both as conductor and pianist, with the Dallas Symphony, Bournemouth Symphony, and Royal Philharmonic.
In 2003, he was awarded Yale University's Sanford Me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