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德里达)扫描版[PDF]
中文名: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
作者: 德里达
图书分类: 教育/科技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300031712
发行时间: 1999年0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德里达的出现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这不仅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方式对哲学史或者说柏拉图以降的整个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作的那些出人意表的重写或读解,而且还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将从根本上使传统的哲学史写作归于无效。确实,德里达堪称是后现代理论谱系中最为纯正的“哲学家”之一,在当今的后现代大师中,还没有哪一位像他那样不厌其烦地在传统的哲学理路中挥洒过自己的智力。也许,从传统哲学的眼光来看,德里达不过是一位沉溺于文本游戏的玩家,他对传统哲学文本中的那些被认为与主导“叙事”或称述全然无关的边缘性“意象”的死缠烂打,对文字拆解和随意比附游戏的病态般的痴迷,除了只会煽起人们对哲学言说和思考的不信任以外,似乎再也不能为我们添加什么。
可是,德里达并不是那种“怎么都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的所谓解构并不是浅薄的“削平”一切。德里达之为德里达,恰恰在于他对待哲学的那份严肃和苛刻,在于他的解构热情背后的那种等级颠覆的政治学。文本游戏固然是德里达哲学的特色,但那只是一种策略,一种用来揭示压抑历史和现实的霸权话语的自我在场幻象的策略。因此对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我们尤其需要从一种建构的意义上去加以领会,方能体悟到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思维运作背后的踪迹。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在此移译的德里达在90年代的又一本引起轰动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
对于解构哲学或者说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学者已多有论及。虽然从一种激进的或彻底的解构批评的立场来说,马克思主义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体化方法仍然属于那种“大话式的”宏伟叙事,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建制的批判性分析,同时也为解构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接打人了革命性的楔子。正如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语言的牢笼》(1972年)一书中曾经说的:
“对不同的东西的价值分别进行的研究所得到的十分相似的内容,如马克思对货币和商品的研究,弗洛伊德对情欲的研究,尼采对伦理学的研究以及德里达对语言的研究,本身就是决定这些不同对象的东西:黄金、阳物、父亲或君主或上帝以及口说语言相互之间的隐蔽关系的一个标志”。当然,这并不意指着马克思主义与解构批评之间有着完全的理论同一性,恰恰相反,它们各自的价值正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为当今的各种后结构或后现代理论反讽式地挪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实际上,在福科的话语/权力理论中,在列奥塔的利比多经济学中,在包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中,在拉克劳和莫芙的反政治霸权的政略中,在赛义德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批判中,还有在詹姆逊的文化政治诗学中,我们都可以感知到各种被改装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中的幽灵般的徘徊,用德里达的话来说,我们都是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情驱除或热情拥抱,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的“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所以,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都要在一种“幽灵学”的谱系中进行理解。
内容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