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ARY HAHN 希拉里 哈恩 & EIJI OUE 大植英次 -《帕格尼尼 斯波尔 小提琴协奏曲》(Paganini Spohr violin concertos)瑞典广播交响乐团[APE]
专辑英文名: Paganini Spohr violin concertos
专辑中文名: 帕格尼尼 斯波尔 小提琴协奏曲
别名: 更新一个视频
艺术家: HILARY HAHN 希拉里 哈恩
EIJI OUE 大植英次
古典类型: 协奏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发行时间: 2008年
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简介:

唱片公司:DG
唱片编号:00289 477 6232
录音制式:DDD
资源出处:自藏CD抓取(BOOKLET包含)
作曲家:PAGANINI/SPOHR
小提琴:希拉里 哈恩 HILARY HAHN
乐队: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大植英次 EIJI OUE
专辑介绍:
视频更新
帕格尼尼第一小协第二乐章视频,是个MV。
如果在YOUTUBE上看过这段的话不下载也罢,
同样的,不是高清的视频,对视频分辨率有要求的慎重。
部分截图


希拉里 哈恩

希拉里·哈恩是21世纪美国涌现的新一代天才小提琴演奏家。 今年27岁的哈恩,毕业于美国寇蒂斯音乐学院。她4岁开始拉琴,从5岁起连续7年接受小提琴教师雅夏·布洛兹基的长期指导,这位名师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依萨伊现存的唯一弟子。在11岁那年,希拉里·哈恩就已经和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其后,更多次与全美各著名乐团展开合作。在1995年她还远渡重洋到音乐水准最高的德国,与指挥家罗林·马泽尔一同演出,她在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演奏贝多芬协奏曲,当场使德国乐评人为之震惊,被慕尼黑《南德国日报》赞为“仅一世纪才见到一次”的小提琴奇才。
《时代周刊》杂志的知名乐评人特里·泰奇奥特听过希拉里·哈恩的演奏后赞扬道:“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奏稳健扎实。即使是烂醉如泥,或着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
希拉里·哈恩最初加盟SONY唱片公司,并得到唱片公司首肯灌录《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一首被小提琴宗师梅纽因称为“最高杰作”的作品。在SONY唱片公司,希拉里能与斯特恩、弗朗西斯卡第、奥伊斯特拉赫、西盖蒂、阿卡多等人并列于目录之上,来填补SONY唱片10年来未有新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录音的空缺,地位已经不言自明。
2002年已经被评为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家的希拉里·哈恩转投德国DG唱片公司旗下,为她的音乐生涯开启崭新的一页。在DG唱片公司,哈恩接连灌录了巴赫、埃尔加、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都获得了很高评价。最近她又和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灌录了帕格尼尼和施波尔的小提琴协奏曲唱片。这对于这位不大喜欢炫技,一贯以冷静、沉稳见长的美女演奏家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在热情如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希拉里·哈恩依然选择以“轻描淡写”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音乐性,并注重精雕细琢的去刻画帕格尼尼的每一个音符,虽然不能说激情泛滥,但一些技巧复杂的乐段,经过她举重若轻的演奏,都呈现出强烈的歌唱性和活跃的即兴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唱片中和哈恩合作的,是日裔指挥家、今年刚刚入主巴塞罗那交响乐团的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大植在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时期曾经与著名的发烧唱片公司RR合作录下不少音效优异的唱片,在这张DG的新录音中,他手下的乐团再次表现出火一般的热力,和从容大度的气质,非常震慑人心。
路易斯·施波尔作为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比作为作曲家还出名,他是小提琴腮托的发明者,又是第一个用指挥棒指挥的人。除了15首小协,他还作有多部交响曲、歌剧及室内乐,但现在这些作品几乎都已湮没无闻。哈恩对于施波尔第8小协这首冷僻曲目的演绎也可圈可点,节奏和力度的变化都充满弹性,音乐能量得以自由释放,又不会给你卖弄技巧之嫌。
文章转载自朱纬老师的博客,以下是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ccef010005kp.html

09年格莱美奖颁奖仪式上
大植英次 Eiji Oue 1957-

日本指挥家。1957年11月14日出生于广岛。4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进入桐朋学园随斋藤秀雄学习指挥。1978年应小泽征尔之邀,至美国坦格尔伍德音乐中学学习。在此期间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选中,跟随利文斯顿(Larry Livingston)进一步深造。在坦格尔伍德,他还有幸结识伯恩斯坦,后三次跟随伯恩斯坦,在拉斯卡拉、维也纳国家剧院、以及巴黎、莫斯科等地巡回演出。1990年他帮助伯恩斯坦在札幌创立了和平音乐节。作为客座指挥,他曾指挥过欧洲、北美和日本的许多知名乐团,包括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等。布鲁塞尔歌剧院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大阪爱乐乐团等。1995-2002年,大植英次担任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8年还兼任德国汉诺威广播交响乐团指挥,此外还担任了怀俄明州的大提顿音乐节艺术总监。2000年受聘为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大学指挥教授。
大植英次曾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1980年度的科乌谢维茨基指挥竞赛大奖、1981年度的萨尔兹堡莫扎特指挥竞赛大奖等。
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应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细阅读他的曲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师相比,不在一个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一位诗人说:世界上的音乐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着,而女人则是掌握男人手的人。这话搁在意大利音乐家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确了。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热那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 在帕格尼尼在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和.《钟》、《狩猎》的名曲。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里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自己的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输给了龌龊的温床和淫荡的女人。他的肉体和灵魂被女人掌握和玩弄。他把才气和傲骨输了个净光。
脱掉音乐的盛装,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枯一样的债务,他被饥饿、疾病困扰着,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托查的杰西命运还惨。有人说,帕格尼尼的双手和灵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辉煌时期,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我们还像人类。
但帕格尼尼还算是幸运的,当他堕落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贵妇人,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这个贵妇人叫荻达。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因为帕格尼尼的堕落是双手开始的。首先,荻达将帕格尼尼接到乡村自己的一个别墅,对他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音乐上的指导辅助。 荻达手把手地教会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学会了用手指拔出与长笛相似的泛音和双音,使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E大调,其中一段双音,象狩猎号角声。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
手指的灵性恢复,取决于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灵的复苏,缘于荻达心灵和爱的呵护。帕格尼尼的音乐再生,是荻达用爱心拯救复活的。在乡村别墅静养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酷爱的音乐。在荻达的调养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在卢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
斯波尔
引用:“路易斯·施波尔作为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比作为作曲家还出名,他是小提琴腮托的发明者,又是第一个用指挥棒指挥的人。除了15首小协,他还作有多部交响曲、歌剧及室内乐,但现在这些作品几乎都已湮没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