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洋上不速客:穿鼻草约、广州和约》(陈桦)扫描版[PDF]
中文名: 零丁洋上不速客:穿鼻草约、广州和约
作者: 陈桦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号: 7-300-01556-5/k·161
发行时间: 1993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穿鼻草约(又称川鼻草约;英语:Convention of Chuanbi或Convention of Chuenpeh)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代表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
鸦片战争爆发不久,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主和,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11月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在谈判进行中,英国对华全权代表义律于1841年1月7日突然指挥英军攻占沙角炮台(即穿鼻炮台)和大角炮台,逼迫琦善接受英方的议和条件。并拟就这项草约,主要内容是:
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国;
赔偿英国政府600万银元;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义律于1月21日单方面公布了这项草约。但事实上双方未正式签约,因为琦善未得到道光皇帝关于割让土地的谕令,不敢签字。事后,中英政府都不承认这项草约。道光皇帝以琦善擅自割让香港,令锁拿解京问罪,英国政府认为草约索取的权益太少,将义律撤职。
广州和约是鸦片战争中的一项休战协定。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下旬,清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与英军作战失利,被迫向英军求降。27日双方缔结这项和约,主要内容是:
一、奕山等所率外省军队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
二、7日内交出600万银元供英方使用;
三、款项付清后,英军撤回虎门以外,并交还横档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
四、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
奕山不敢如实向朝廷奏报这项和约,谎称英国人“向城作礼,乞还商欠”,结果得到道光帝“准令通商”的批谕。但英国在勒索到巨款后,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的掠夺。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勒索的赔款即达2.3亿两白银,赔款总数加上分期付款的利息,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日本国家四年半的财政收入。俄、美、英、日、德等11国通过《辛丑条约》,则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张之洞所办的汉阳铁厂,是洋务企业中创办经费最多的一个,建厂时共支出银580余万两;也就是说,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可以建设大约80个汉阳铁厂,较洋务派创办全部企业时投入资金总和要多出好几倍。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这“血”流到了谁的身上,“失血”的中国人很清楚,吮血而肥者自然更明白。正是这损失惨重的“历史大出血”,才使得新中国的起步乃至今天的四化建设显得格外艰难。而某些依靠在一个多世纪中大量掠夺世界各国财富而发家的强国的统治者,却在那里一本正经地指责或嘲笑中国经济“落后”的种种罪过,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历史无法割断,历史也就不应该忘却。
这也就是我们编辑这一套“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书系”的出发点。这一套书,打算选取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若干不平等条约,以一个或几个内容相近的条约写一本书,生动而形象地将条约签订前后的有关历史情况介绍给读者,一套准备出10册。每一册书既完整地反映一个独立的历史事件,全部出齐后又可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