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twangler -《贝多芬: 菲岱里奥 Op. 72》(Beethoven : FIDELIO)1953 WPO[APE]

王朝简介·作者佚名  2009-06-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Beethoven : FIDELIO

专辑中文名: 贝多芬: 菲岱里奥 Op. 72

艺术家: Furtwangler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1953 WPO

发行时间: 1994年10月21日

语言: 德语

简介:

作曲:BEETHOVEN

指挥:Furtwangler

演出:Vienna Philharmonic

演唱: Modl, Windgassen, Jurinac, Frick, Eldelmann

CD编号:EMI CHS7644962

专辑介绍:

这一版本不包括对白,因为这是一个录音室作品。

熟悉大师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优良音质;意味着缺乏与观众互动的相对呆板;意味着节奏,搏动力度的大幅度削减。总体而言,EMI的这一录音相比之下演绎显得令人失望————演员面对麦克风无法作到象面对观众那样激越动人,乐团和指挥都严格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瞬间的感应问题。两者的优劣不能简单化对比,也不应该存在对演出的质量质疑。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作品以其难产著名。

事实上如果要我选出她最精彩的部分,我将毫不犹豫地说:序曲!!!

我承认这对作曲家多少有点不公平。

但客观事实是:和贝多芬的其他作品相比,他的歌剧作品质量相当一般化。人们至今也不认为《菲岱里奥》属于严肃意义上的歌剧:按照现在的观点,她更象是音乐剧,或者说是一首超大型的交响乐作品。贝多芬热衷于用纯音乐来表现一切,确确实实他削减了歌词在音乐中的情感份量,这种手法非常类似他的贝九末乐章:他不能容忍词跨越于音乐之上,所以在歌剧方面由于他的认识局限,他完全无法和瓦格纳相比————纯音乐的要求太过强烈地影响了贝多芬。

历史证明了《菲岱里奥》作为歌剧,她并不非常卓越,事实是贝多芬本人也用了十年的时间说服了自己不再写歌剧。《菲岱里奥》的所有序曲和“歌剧的实质内容”相比之下实在丰满太多,最终的四重唱和贝九的末乐章完全没有质别。基于她的声乐写作手法,把她当作一部贝九之类交响曲的延续是欣赏的前提,否则你会觉得她有些空洞和模式化,或者是有些浅薄————尤其是对熟悉瓦格纳的乐友来说。

对歌剧的介绍请参见俊树乐友发布的另一资源http://bbs.VeryCD.com/topics/195318.html,在此不再重复。但仍需要补充一些大师指挥这部歌剧的特殊之处:指挥家插入了原始版本的第三序曲,使菲岱里奥显得不仅是为丈夫自由而战斗的妻子,而且成为光明战胜邪恶的象征。类似这一处理并不多见,欣赏时候应当多加留意其特殊手法取得的卓越效果————毕竟要抛弃儿女情长的情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作到的。

据说同年的WPO现场演出是所有大师的《菲岱里奥》中最为精彩的演出,是理解和演奏上结合得最佳的。可惜我自己也未能得到这一套唱片,所以现在暂时只能表示无奈。不过这一录音版本是以“最佳演出”为基础的再制,我相信基本上可以一窥现场版本的手法和演员的出色技巧。情感投入确实有不足的感觉,但音乐不间断的延续也使听众情绪上不松弛而不至于被现场演出中有时爆发的掌声或杂音打断,而且类似状况存在于所有的录音室作品中(当然包括现代的数码录音也无法克服缺乏灵动性这一缺陷)。其实各中取舍,还是见仁见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歌剧范畴,大师并不怎么关注这一作品,类似《菲岱里奥》仅仅是他作为1948音乐节指挥歌剧的第二套曲目。和对待贝二一样,出于某种原因,他指挥《菲岱里奥》的次数屈指可数。

当然,以上的一切评论仅仅是在“相对而言”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基于不希望给不熟悉《菲岱里奥》和富特文格勒的乐友先入为主的误导,我不得不反复强调这一点。)贝多芬处理主题的卓越才能在音乐史上根本无人能及;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作品的演绎更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这是前提。

即使是他们相对平庸的作品,也无可非议的卓越非凡。

最后,就用一位著名的评论家:芝加哥的克罗缔亚.卡西迪在1954年发表的一段文字来结束这篇短文吧。或许更能准确阐明我的观点:

“...当我1949年去了萨尔兹堡以后,我就更加明白了(美国艺术界)这次抵制(富特文格勒)行动的损失之大和动机之荒谬......由于听到了他指挥的演出,我知道他深刻理解音乐之伟大并能加以深刻表达。

他的《菲岱里奥》是驱散黑暗的光明和消除谎言的真理。”

为勇于伸张正义和向强暴势力挑战的菲岱里奥们鼓掌!

(原创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